嫦娥迷途 愛迪生惹的禍?

 |2007.09.29
1032觀看次
字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九月十九日在「幫嫦娥找到奔月之路-談光害」一文提到:長久以來,人們期待看見又圓又滿的中秋月,但老祖先想不到會有一天,月亮不再是天際最明亮的存在。1879年愛迪生點亮第一盞燈泡時,曾帶給人們多大的驚奇與希望,如今都市燈火通明,嫦娥也難以分辨奔月之路了。

作者香璞說:「過度照明並不能使環境更安全友善,反而成為污染源。」光害(light pollution)是一種光線污染、能量浪費,包括光害騷擾、過度照明、眩光、雜亂及天空輝光等。愈工業化的國家愈有光害現象,無法在夜空看到月亮或星星,影響天文觀察研究。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今年六月在「東方之珠迷思:光污染」一文說:「我不會說香港的夜景不美麗。」但他質疑「燈光=繁榮?」

東方之珠 暴力式照明

朱漢強回溯歷史,談到19世紀李圭的《環遊地球新錄》紀錄1877年元旦的香港:「燈火齊明,由海濱層疊而上,不下數千萬盞,大觀也。」十年後,港督告羅士打描述香港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登基金禧:「西式和中式的亮光傾瀉而出,互相競艷,燈燭燦然,除了仙境再難找到能比擬的奇觀。」

台灣建築學者林憲德曾批評香港的「暴力式照明」,指香港引以為豪的都市Light Show既浪費能源又傷害生態。

的確,朱漢強指出:「21世紀從太空回望地球夜空,不難在華南找到一顆耀眼的夜明珠。香港這個本應看不見的小塵埃,卻不成比例地躍然圖上,這不正是東方之珠嗎?但別驕傲,因為光害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吞噬星空、把氣候變化推向兩極化。」香港地球之友正推出「拆解東方之珠」活動,重新詮釋東方之珠的涵義。朱漢強說:「美麗的照明背後,若懂得珍惜資源,東方之珠將更美、更有內涵。」

關燈,讓夜空更美麗!

「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1988年成立,推動立法及大眾教育,鼓勵減少不必要的照明。2002年2月捷克首先要求路燈裝設的有效性,成為第一個制定全國性光害防治法律的國家。

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密德羅申開始推動「國際暗天週」(National Dark-Sky Week),鼓勵在每年4月19日到26日(涵蓋新月的那一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