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新冠病毒同時啟動自癒力!

陳玲芳 |2020.02.29
2147觀看次
字級
「食物」是支持新陳代謝順暢的基礎,也是人體自癒力運作不可或缺的材料。 圖/大喜文化提供
生機食療專家歐陽英。圖/大喜文化提供
啟動「自癒力」,除了食療,還包括運動。圖/資料照片
黃耆紅棗枸杞湯。 圖/大喜文化提供
淨血蔬果汁。 圖/大喜文化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很多人在生了大病之後,才開始研究要「怎麼吃」、「吃什麼」、「不可以吃什麼」、「該吃多或吃少」。國內知名生機食療專家歐陽英表示,診斷、治療要靠醫生,而我們在家可以做的,就是靠「自癒力」來療養。在全球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之際,歐陽英強調「飲食」只是啟發自癒力其中的一環,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睡眠、運動、排便等各方面的配合,也很重要。

「自癒力」可以療癒到什麼程度?很多人對自癒力的印象,是我們每天晚上因體力耗盡而入睡,早上起床之後就會補足活力,殊不知,這只是一種「補充性」的概念。「自癒力的運作方式不止於此,事實上它非常奇妙,它有能力自動偵測發炎或疾病的組織,主動進行修復。」《喚起體內的神醫》作者歐陽英說,這也是他推廣食療三十多年來的體悟之一。

歐陽英說,自然醫學想要傳達的概念,是現今科學仍無法完全理解人體運作的所有機制,所以他建議使用最天然的方式,再搭配西醫的治療,才有可能內、外兼具地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毒素日積月累成癌症

如「癌症」一直普遍被認為是身體的死敵。歐陽英說,其實這種「敵對」的觀念並不盡然正確。人人得而誅之的癌細胞,其實是一種人體「自己」產生的細胞,它之所以變形為癌細胞,是因為有許多「毒素」,到處在體內竄流、危害器官,而為了維護生命繼續活下去,人體的正常細胞,就自行轉變為癌細胞。

癌細胞其實是像「清道夫」一樣,會把肝臟過濾不了而跑進血液中的毒素,集中在體內某處,形成一個所謂「垃圾集中場」把毒素集中起來,以確保身體其他地區不受汙染,而這個垃圾場日積月累,就形成了「腫瘤」。

如果毒素愈來愈多、清理不完,一個腫瘤不夠,就會再出現另一個腫瘤,這就是我們眼中一發不可收拾的癌症「擴散、轉移」現象。歐陽英說,其實癌細胞只是在捍衛我們的健康,它是為了包裹過量的毒素,才變形成可怕的腫瘤,癌細胞本身並不是萬惡之矢,就像垃圾太多,我們不該去怪罪清道夫一樣。這種聞癌色變、「除之而後快」的想法,只是「治標」不治本。真正想要遠離癌症體質,「治本」之道,其實不是移除癌細胞,而是「減少毒素」。

他說,當得知罹患癌症時,癌細胞的突變早已形成,早已跳脫免疫系統的追殺,甚至聰明地產生抗藥性。這種用強勢手段來逼它就範的方法,就像是「打小孩」一樣,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父母會打孩子,開始或許有些效果,但是打久之後,親子關係只會愈變愈壞,到最後完全無法收拾。所以,癌症跟親子關係一樣,如果不是從根本來改善,未來復發的可能性還是不小。

體內的神醫自癒力

有些人罹癌,立刻接受化療,想辦法用最毒的藥物來撲殺癌細胞。歐陽英說,「以毒攻毒」的化療藥,的確可以殺死癌細胞,但是也把好細胞一併殺死了,身體變得很脆弱。「一網打盡的結果,就是免疫系統當機,自癒能力同時也奄奄一息。終究,這是救急之道,不是治本的方法。」

專注於食療領域超過三十年的歐陽英,三十年來看過無數癌症病人,其中也有許多西醫束手無策,已經放棄的末期癌友,他們竟然可以存活下來,都是因為體內的這位神醫「自癒力」發揮了功效。所以,不要認為療法只有一種;「聰明的病人,應該多方了解各種療法的優缺點,了解怎麼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歐陽英認為,罹癌之後,病人生活的重心,除了擺在醫院的治療,還應該努力改善飲食習慣、反省自己,保持身心靈的潔淨。要認知治癌「不是癌細胞減少,而是好細胞增加」的概念,身體的免疫系統要增強,自癒力要啟動,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所以,如果連最難治的癌症都可靠食療、調整生活模式改善,那麼其他的健康問題,也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生病看醫生+食療調養

歐陽英強調,生病一定要先找醫生看,不要以為自己就能診斷疾病,尤其是在急症發作時,不要盲目認為靠著「休息」就能好轉。但在看病的同時,也要改善錯誤的飲食習慣;以西醫與食療並進,可以一方面消除症狀,一方面保護細胞,這樣「雙管齊下」的效果最好。

他指出,西醫雖可抑制症狀,卻有「阻斷」自然生化反應的後果。舉「發炎」為例,發炎是身體對抗外來病毒、抗原的正常反應,發炎會讓患部「紅、腫、熱、痛」,西醫為了趕緊消除這些症狀,常用鎮痛解熱劑或抗生素讓患者的症狀立即獲得紓解。不過問題是症狀消失之後,就表示病痊癒了嗎?絕對不是,這只是短暫性的「抑制」作用而已,實際上是「阻斷了免疫系統的正常反應」。如果每次發炎都使用藥物減緩症狀,久而久之,天然的免疫力就會下降。

而以食療法治療「發炎」,是鼓勵患者多吃清熱解毒、清淡的食物,如:綠豆、瓜類、蘿蔔、空心菜、魚腥草等等,這類食物可以維持細胞活性,幫助免疫系統調節,讓局部患部與整體健康慢慢回到平衡。這種療法跟西醫不能說是「衝突」,卻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系統,也各自有不同的效果。所以他再次強調,懂得善用西醫與自然療法,才是聰明的患者;不論疾病大小,兩者都不可偏廢。

真食物的救命營養

疾病的發生只是一個「果」,其實在病發之前,體內已有長久的「病程」累積,只是多數人沒有敏感到去發現,大多要到醫師診斷後,才會從不同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健康」這個概念。生命的存在,其實是能量不斷在「新陳代謝」中遞嬗的過程。這種「能量轉換」,是從食物的攝取開始,接著在體內釋出能量之後,幫助細胞生長、修補,最後成為廢物被「代謝」出人體,而完成的循環。因此,任何對身體有益的飲食、作息,甚至愉悅的情緒,都「時時刻刻」地在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狀態。

歐陽英表示,因為「食物」是能量的提供者,所以想用「食療」治病,就要盡量讓體內的水分、溫度、鹽類、血糖等濃度,盡可能隨時維持在一定範圍內,才能確保新陳代謝的過程正常進行;換言之,「食物」是支持新陳代謝順暢的基礎,也是人體自癒力運作不可或缺的材料。

「We are what we eat」,吃什麼就成為什麼,現代飲食文明、美味又多樣化,還添加很多人工色素,並不是以「天然健康」為基礎的飲食方法。根據研究,非洲內陸部落的原始飲食,比現代文明飲食多了七點五倍的鈣;紐西蘭毛利人飲食多了五十八點三倍的鐵;波里尼西亞人飲食多了七點二倍的磷;原始愛斯基摩人飲食多了四十九倍的碘。所以,吃無添加、無加工、無過度烹調的原始飲食,才能吃到「真食物的救命營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