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1】隨堂開示錄 34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9 心靈自救 3 - 2 《南都周刊》專訪

星雲大師 |2019.11.25
2009觀看次
字級
大師:死亡是很自然的,不是死亡的那一刻才叫死亡,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要死亡。死與生是在一起的,生了要死,死了要生,因此不必忌諱。圖/資料照片
2004年12月25日,星雲大師於國父紀念館講「佛教的生命學」,談生論死,座無虛席。 圖/資料照片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9

心靈自救 3 - 2 

《南都周刊》專訪
時間:2011年4月12日
地點:香港佛光道場

提問五:中國人大多忌諱談論死亡。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
大師:死亡是很自然的,不是死亡的那一刻才叫死亡,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要死亡。死與生是在一起的,生了要死,死了要生,因此不必忌諱。
過去有一位良寬禪師,他的書法字寫得很好,有位老先生過壽,請他提字祝福,良寬禪師提筆寫道:「父死、子死、孫死。」老先生很不高興,問禪師怎麼寫不吉祥的話呢?
良寬禪師說:「父親死了,才輪到兒子死,然後才輪到孫子死,是最合乎人生倫理次序的;難道你要孫子死後兒子死,再輪到祖父死嗎?」
不少人恐懼死亡,是因為害怕死後什麼都沒有了,不過宗教告訴我們「輪迴」的觀念,死了以後會再來的。
佛教的「世間無常」是真理,如大樓會倒塌、家具會損壞、衣服會破損,但無常並不消極,反而更積極,只要我的信心不壞、信心不倒,可以再建好的大樓、再造好的家具、再做好的衣服。總之,有信心,就有辦法。

提問六:災難中有不少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們覺得生命的安排不該如此。請問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大師:這不是「覺得」和「不覺得」的問題,這是世間的道理、大自然的道理、人世間運轉的道理。氣候有春夏秋冬,我們無法要求時間停留;事物有成住壞空,我們無法要求物質的不壞;同樣地,人生有生老病死,我們無法要求不老、不病、不死,也不可能要求死了以後不要來生。無常是真理,真理是不可違背的。
所以,要懂得佛教的「因緣果報」。一顆黃豆的種子,你把它埋在土裡,它有了土壤、陽光、空氣、水分的因緣,就會慢慢成長。世間萬物都離不開因緣果報的關係。

提問七:人會留戀生、懼怕死的原因是什麼?
大師:因為害怕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不但認識的朋友、擁有的家財沒有了,死了以後要到哪裡都不知道,所以恐懼。假如懂得佛法,知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一切都脫離不了因果關係,就不會有恐懼了。
因此,佛教對中國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因果論」,無論什麼東西都有因果法則,因果可以規範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所以要相信因果。

提問八:您曾提出「不變隨緣」的觀念,在現今劇烈變化的時代,我們如何保持不變?
大師:「不變」,是對自己內心的道德、善念要有不變的原則。例如我盡力、我堅持、我守法、我守道、我要做好人,不因為外在的條件而改變自己的原則。「隨緣」,是隨順當前的環境,無傷於道德理念,例如和別人吃一頓飯,或別人來我家裡拜訪,這都是不要緊的。
「不變隨緣」,是一句鼓勵的話。對自己的理念、好的理念要有不變的原則,但對於不好的東西,還是要變。這個時代,外在環境變化劇烈,不過,自己要懂得分辨,如果他變好,我也要跟著變好;他變不好,則堅持「他變,我不變」的原則。變與不變,要能自我調整。

提問九:我相信高僧大德如您,一定能做到「不變隨緣」;但對於一般普羅大眾來說,這個時代本身的誘惑非常大,人心很容易隨著環境而變化,該如何是好?
大師:不能說「你做得到,我做不到」,所謂「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一切都必須靠我們自己立志。
中國人說立志,佛教說立願、發心,發心從不好變好,發心讓好的變得更好。變與不變,都是在心的一念之間,我們不能只要求別人做好事,都認為只有別人做得到,更不能說我們只是社會大眾,又不是佛陀、聖賢,所以不好是應該的。提升道德、淨化人心,人人有責。
在佛教裡,人人是佛。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即說:「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假如你能自我肯定「我是佛」,就不會做壞事,就會自我要求,這就是自救。自救需要力量,力量來自信仰和信念、精進不懈、保持正念善念、禪定和智慧,佛教稱之為「五根五力」,即信、進、念、定、慧。
「信」,不一定要信佛,最重要是信仰自己、信仰父母、信仰國家、信仰社會。有信仰,就有力量。
「精進」,就是勤勞,不停地往前進,不能停頓、不能退步,念茲在茲於自我的昇華與擴大,如運動選手,自許能跳得更高、跳得更遠、跑得更快。精進,就有力量。
「念」,保持正念、善念,要給自己正面、積極的力量。
「定」,不受誘惑、不能隨便,堅持做人的原則。不能口中說自救,卻因為人家的一、兩句話就灰心、失意,甚至放棄。不明理、責怪別人都不能自救。有定,就有力量。
「慧」,透過信、精進、念、定的實踐,漸漸降伏妄想、執著等煩惱,這就是智慧。有智慧,心中就有無限的力量。
佛陀大慈大悲、大智大願,我們既然知道不及他,更應該要慚愧,並效法佛陀,不應該說「他是佛祖,我是凡夫」這樣的話,那就等於為自己找一個自甘墮落的藉口。現在要自救、自覺,先要摒棄「我就是不行」的想法,同時提起「他行,我也行」的信念,這一念很重要。(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