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二 如來遍觀眾生心性分第十八 2 過去、現在、未來 三心不可得

星雲大師 |2019.10.27
3714觀看次
字級
榆林窟第33窟地獄變相/五代/甘肅瓜州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講話

明朝的憨山大師常常坐在木橋的橋墩上,聽著溪水的聲音。有一天,他坐下以後,頓忘身心,念頭一動就聽見流水聲,不動即不聞,最後眾響皆寂,根塵俱泯。

又有一次,他在室中打坐時,又進入坐忘的境界。直到聽到耳邊數十聲磐,才微微覺醒,睜開眼睛一看,竟不知身在何處。

信徒對他說:「我離開的時候,師父就閉門打坐,今天已經第五天了。」

憨山大師回答:「我感覺只有呼吸一下的時間而已!」

憨山大師心靜寂故,頓失根塵,萬籟隱沒!人的一念豈止坐忘五個晝夜,一念更可以坐斷六根,坐斷三際妄想。

三、如來悉知眾生心

佛陀以恆河沙數喻佛世界的無可計數,接下來再說道,那麼多佛世界中的眾生,他們的起心動念,佛陀悉能知曉。前文中佛所具肉眼能知恆河沙數,雖然示同凡夫,而凡夫不可及也。佛陀以五事證信五眼:

(一)肉眼:知一河之沙,數有多少。

(二)天眼:知諸恆河沙所有恆沙數佛世界。

(三)慧眼:知無量無邊沙世界,每一世界,所有眾生的心念。

(四)法眼:盡知盡見生、心皆妄,諸法本空。

(五)佛眼:知三世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佛陀示現的肉眼,凡夫所不能及;諸天之眼界亦無法相比;二乘慧眼,縱有他心神通,亦不及此;菩薩雖具法眼,尚未能徹見知曉。只有佛眼如大圓鏡,恆河沙等的所有眾生,種種心念,如來悉知,如鏡映現萬象。

經云:「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諸心」,指眾生起心動念雖多,不過皆以顛倒妄識為心;「皆為非心」,指妄心非實;「是名為心」,妄識本無實體,徒有心名而已。

禪門中有個「德山三世心不可得」的公案。

德山宣鑑禪師未大悟前,買油糍點心,遇一靈俐婆子詰難道:「三心不可得,汝點哪一心?」德山無語以對。直至龍潭處,吹滅紙燈,始悟得自家大光明藏。

《大方等如來藏經》說:

「善男子!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恚痴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

「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觀未敷花,見諸花內,有如來身,結跏趺坐,除去萎花,便得顯現。如是,善男子!佛見眾生如來藏已,欲令開敷,為說經法,除滅煩惱,顯現佛性。

「善男子!諸佛法爾,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但彼眾生煩惱覆故。如來出世廣為說法,除滅塵勞淨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薩信樂此法,專心修學,便得解脫,成等正覺,普為世間施作佛事。」

汝南郡南頓縣,有一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裡種莊稼的時候,發現了一枚李子核,隨手揀起。後來看到一棵枯爛的桑樹洞裡有土,於是一時興起,便把李子核種在裡面,並把自己喝剩的湯水澆在上面。經過一段時間,人們看見桑樹上長出一棵李子樹,歎為希有,於是便輾轉傳告。有一個人眼睛痛,在樹蔭下休息,禱告說:「假如李子君讓我的眼好了,我一定用一頭豬作為祭品,供獻在您的面前。」眼痛本來是一種小病,也可以自行痊癒。過了幾天,這個人的眼痛消失了,消息便傳播出來,像火蔓延一樣快速,說有一個瞎眼的人,因為禱告了李君神,眼睛就能重見光明。遠遠近近的人齊來樹下祭奠禱告,坐車的、騎馬的,經常一聚就是幾百人,幾千人,酒肉祭品鋪排好幾里,十分熱鬧。隔了一年了,張助出遠門回來,見到這種情景,大驚說:「哪裡有什麼神?這是我當初隨手種的李子核呀!」

崇拜信奉一枚李子核具有神奇的力量,卻不相信諸佛經教;不知人人自身有把金剛寶劍,能截斷迷悟的分際,劈開禁錮的囚籠。

大梅法常禪師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人間,有一天,他對弟子們說:「即將來到的,我們無法拒絕它;已將過去的,我們也無法留住片刻啊!」

大梅從容無懼,正當要閉眼離去時,聽到窗外鼯鼠的叫聲,他含笑說道:「修行人追求一生的,就是眼前這個了,不是別的,你們要善自護念,我要離開了!」

鼯鼠的叫聲,森羅萬象盡在其中,我們的內心充塞對過去的懊悔,對未來的恐懼,不知過去無法停留,未來不可排拒,用如此紛馳沓想的妄心,哪裡聽得到當下鼯鼠的叫聲呢?

四、三際妄心不可得

前文說過,「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眾生以顛倒妄識為心,此心當然不是常住之真心,妄識原無實體,只是徒有心名而已。而此三際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了徹顛倒妄想的心相不可得,剎那即顯露不落三際的真心,此真心本源,生、佛平等無異,只是不知不曉,誠為可惜!

《圓覺經》說: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我們若明白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法,皆如夢幻泡影,沒有實存不變獨立性,六根、六塵、四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皆悉清淨,乃至於盡虛空、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如佛之真心當下顯發。

我們的心執不實為實,視危脆為堅固,在虛妄的根塵識和合處,滋生見聞覺知的重重幻相,因此不見諸法清淨平等之法性。

有個師父向弟子說:「世間是個幻影,唯有以自己為依靠,你還是隨我一起出家修行。」

弟子說:「師父!可是我的家人,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妻子,他們非常愛我,我怎能拋下他們呢?」

師父回答:「現在你有『我』和『我的妄想』,所以會貪戀不捨,我教你一個方法,你就會知道世間的真相。」他交給弟子一顆藥丸,吩咐他說:「回到家裡服下這顆藥,不久以後,你會像一具屍體般,但是腦筋其實清楚明白,你將聽到家人一切言行。然後我會到你家裡,再讓你恢復清醒。」

弟子依照師父的指示,回家吃了藥,躺在床上就像個死人,頓時家中一片哀號。母親、妻子和其他親人都伏在地上慟哭。

就在這時候,他的師父走進屋裡,問他們說:「發生什麼事情?」

「這孩子死了。」家人哀傷的回答。

他把一把脈,故作訝異的說:「不!他還沒有死,我有藥能夠救活他。」家人一聽,個個喜出望外,歡喜不已。

他的師父繼續說:「我先說明,要救活他,你們之中必須有一個人先服這藥的一部分,這孩子再將其餘服下。不過服藥的這個人會死,這裡有這麼多愛他的親眷,像他的妻子、他的母親這麼傷心,我想你們當中一定有人願意為他的復活,服下這藥。」

哭聲馬上停下來,眾人都不說話了。母親說:「我們是個大家庭,要是我死了,誰來照顧這個家呢?」說完便低頭沉思不語。

哀嘆命苦的妻子說:「我還有三個年紀幼小的孩子要扶養,如果我死了,誰來照顧他們呢?」

弟子聽見親人的回答,一躍而起,向師父說:「我們走吧!」

生死無常,誰也不肯替代,親眷愛侶,權勢財利,都帶不走,終日汲汲營營,費盡心機,不過是沙上建樓,一場黃梁夢。就像《紅樓夢》〈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

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吾人被過去、現在、未來的妄心枷鎖所縛,世世流落街頭乞討,不知己身懷藏寶珠,原是光明熠熠,蒙塵的本尊,三身具足,福慧圓滿。

有個庵主念佛已經二十年,一直盼望能親見阿彌陀佛,驗證自己的修行。終於有一天晚上,夢見一位極樂世界的菩薩告訴他:「你對阿彌陀佛的虔誠已勝過一般人,因此,阿彌陀佛託我轉告你,明天他會親自拜訪你。」

醒來後,庵主更歡喜虔誠的念佛。他端坐在佛殿前,口中佛號不斷,恭候阿彌陀佛聖駕的來臨。

等了一天,太陽都下山了,阿彌陀佛始終沒有出現。他開始懷疑,難道阿彌陀佛也會不守信用嗎?這天晚上,他又見到昨夜夢中的菩薩。他正準備抱怨阿彌陀佛不講信用時,菩薩先開口說道:「你是怎麼了?阿彌陀佛今天來了三次,你都不肯見他!」

庵主又驚又疑的回答:「我沒聽到阿彌陀佛駕到的通報啊!」

菩薩說:「你真是有眼如盲啊!阿彌陀佛第一次是在早上以乞丐樣貌出現,才走到門口,你就叫侍者趕走他。」

「到了中午,阿彌陀佛又來了,他貌為一名女子,來到大殿,你連正眼都不瞧他一眼,他煩請侍者通報說要見你,侍者說你從不接見女人!」

「到了傍晚,阿彌陀佛還是不死心,這次以一條流浪狗形相出現,結果,一走近門口,就被知客師用棒子嚇走了!」

庵主說:「我真的是不知道那就是阿彌陀佛啊!」

我們有眼如盲,不識諸佛八十隨形好,皆從救濟厄難的眾生、平等護念一切有情而來。佛心,大悲心也;乞丐、女人、狗子,形色雖殊,佛性同體不二,不應妄加分別,差別對待。佛的五眼神通,我們原是無欠無缺,只是不肯信受如來所教,於妄相生起貪瞋痴,如同熱水猛火強風,擾亂了清淨的自心,又怎能照見五蘊皆空,度盡一切苦厄?

習題

1.佛陀以五眼為例,有什麼特別的含意?

2.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與佛感應道交?

3.佛陀為什麼能夠悉知無量無邊眾生的心念?

4.為什麼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了不可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