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會友--人生的成本效益

唐棉 |2005.08.09
466觀看次
字級

曾經在報紙上看過熊秉元教授的幾篇文章,覺得內容頗新穎,於是上網買了他的兩本著作《熊秉元漫步經濟》、《我是體育老師》。身為台大經濟系教授,他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及人生百態,間或旁徵博引儒家、道家、佛家之言,而且筆調生動流暢,藉由生活實例導入論點的手法又耐人尋味。

過去,我和一般人一樣,對經濟學的認知,是與金錢、商品、買賣、市場等極現實、極物質相關的學科。對我個人而言,數學和蟑螂同樣可怕,大學聯考,數學成績只有個位數;簡單的加法,如計算學生成績,如數錢、統計金額,我常常算三次,三次的數字都不一樣……如此的「數字白痴」,對「經濟」的恐懼尤甚!

再者,也不知是如何「中毒」而來的,竟有著視金錢如糞土、視富貴如浮雲的自命清高性格。所以,久不見的大學同學,得知這些年來我會看《商業周刊》、《遠見》等雜誌,都覺得不可思議:我這位「謫仙」怎麼也沾上銅臭味了?

現在,讀著《熊秉元漫步經濟》,有著幾十年來對「經濟學」誤解的愧疚,更有著冰消霧散,視野豁然開朗的喜悅。原來前述的金錢、買賣等只是經濟學的一小部份,其研究領域更涵蓋社會、政治、法律、教育等層面。熊教授言:「在本質上,經濟學其實是一種分析方法──一種『看事情的角度』──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狹隘的『選擇的科學』。」既然是「看事情的角度」,就和每個人的生命、生活有關,也就複雜、豐富、有趣多了!

這位腦筋不停在思考的教授,如孔子「入大廟,每事問」,心中充滿許多問號(哪天來數一數全書共有多少個「?」)看到念幼稚園的兒子,不願把玩具借給「非朋友」的同學,一句「不要,你不是我的朋友!」令他非常訝異:「小孩子怎麼會這麼直接、這麼不加修飾地表達自己的好惡和感情?」接著思考每個孩子成長過程會遭遇的挫折、傷害、挑戰……以及培養出怎樣的性格?練就出怎樣的功夫?一連串的「因果關係」尚在糾結,走進教室,望著台下的大學生,慶幸自己對他們的責任只是把書教好,卻又想到什麼是「把書教好」?其他,如叫了一部無線電計程車,想到「商品產生的條件」;一碗牛肉麵,有了「供給與需求」的另一種思考;一條強力膠,牽引出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和社會的「良心、責任」問題;系主任的遴選,則有了「民主真諦」的迷惘與惶恐……

果真,經濟學家不是「算得很清楚」,而是「想得很清楚」!

當然,我們知道,金錢可以買到有價格的物質,但是無法買到無形的財富。星雲大師曾說:「金錢可以買到美食,但買不到食欲;金錢可以買到床舖,但買不到睡眠;金錢可以買到醫藥,但買不到健康;金錢可以買到書本,但買不到氣質……」這些食欲、睡眠、健康、氣質,甚至善良、誠實、正直等道德觀念,都是無形無價格,但有價值、無可取代的。

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這一切都是「比較」出來的概念;世間的善惡、美醜、是非、真假等等,都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判斷。

佛教所言更徹底,宇宙萬法皆是因緣所生,任何事物都會隨著環境、條件而變化,其本質為空,不能從各種相對的假象上「執有」,也不能從絕對的空性中「執空」。作者能從經濟學的「相對」觀念,來體解《金剛經》「無相無住」之思想,也是其慧根之深厚吧!

書中幾次提到經濟學的兩大基本假設:人是自利的、人是裡性的。大部份的人被明白指出是自利,會追求自己的福祉,乍一聽,會不以為然的質疑、抗議。於是作者問:「上市場買水果時,有誰儘挑最爛、最醜、最酸、最小的水果,而把最甜、最美、最大、最香的水果留給別人?」還有:「是希望自己升遷,還是先幫助別人升遷?」

沒錯,因為我們的第七「末那識」,是個「自私自利」的心識,它恆常「執我」,所以才會有我要、我想……的自私行為,擴大推及,就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國家等大我觀念。

人人會思索,不見得人人皆理性。不可能「完全理性」,但是每個人多少有他選擇性的「有限理性」,以此理性建構出個人的價值判斷、人生觀念與生活態度;這也沒有絕對好壞、高低的標準。

熊教授遇到一位「不載講國語的客人」的計程車司機,我也碰過類似的情形。有一次上了公車,才開口和同事講話,耳尖的司機轉頭瞪一眼:「你們不會講台語嗎?」然後放大喉嚨,藉機教育全車的小學生、國中生(正逢放學時段):「生在台灣,不會講台灣話,真不知你們的老師怎麼教的……」車上頓時安靜下來。沒有人敢得罪開車的人。

在我看來,這種主觀、偏見,是一種不可理喻的非理性,但對司機而言,是他的認知和選擇下的價值判斷,我能說不對嗎?

明白相對非絕對,是一種理性,應該彼此尊重包容;了解因果關係、因緣法則、中道實義,是一種理性,應該能去貪瞋痴、不執著,自利利他,生活得快活自在。人生的成本效益,如此分析下來,利弊得失就顯然攤在眼前了。

作者愛玩「益智遊戲」,我跟著上了密集的「頭腦體操」課程,不知是否有助於生命成本效益的評估,倒是白頭髮又增加不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