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年 訪全台土地公 為土地公寫詩

曹麗蕙 |2019.08.21
5069觀看次
字級
朱瑞徵是「唯吾知足」文史美術工作室負責人,投入救國團、社教館、社區大學等社會教育領域逾三十年,起初從事套色剪紙藝術教學,在尋覓藝術創作題材時,發現台灣有許多漂亮老房子,「其背後藏匿著豐厚的人文史料、悲喜軼聞,深深吸引我」,但老建物被拆損速度飛快,讓他決定在一九九○ 圖/記者曹麗蕙
疑似綠雲罩頂,好奇接近窺視, 竟是薜荔攀附,體恤伯公遮護。 —苗栗銅鑼田心伯公○ 圖/朱瑞徵提供
辛勤耕耘水中天,莊稼植青阡陌間, 庇護秧歌田家樂,伯公勝過眾神僊。 —苗栗西湖田中伯公廟○ 圖/朱瑞徵提供
一龕雙公兩分香,同簷共處好協商, 信眾進香常誤植,毫無芥蒂護梓桑。 —苗栗後龍伯公 ○ 圖/朱瑞徵提供
伯公獨居埤塘裡,遺世眾神莫攀比, 信眾拜謁蓬仙境,舟筏過渡彼岸抵! —桃園大溪水中土地公○ 圖/朱瑞徵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俗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總是慈眉善目、笑容滿面的土地公,是深入台灣民間的守護神,無論在山林田野、城鎮鄉里都有土地公祠廟的蹤跡。文史工作者朱瑞徵,不僅走訪全台土地公祠廟,還為百尊土地公書寫竹枝詞,用饒富趣味的方式記錄土地公與百姓的互動,盼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開拓台灣的精神。

朱瑞徵是「唯吾知足」文史美術工作室負責人,投入救國團、社教館、社區大學等社會教育領域逾三十年,起初從事套色剪紙藝術教學,在尋覓藝術創作題材時,發現台灣有許多漂亮老房子,「其背後藏匿著豐厚的人文史料、悲喜軼聞,深深吸引我」,但老建物被拆損速度飛快,讓他決定在一九九○年代踏進文史領域,盼能透過田野調查,及時捕捉尚存的人、事、物影像,同時在社區大學開辦台灣學課程,引領更多人認識台灣文化之美。

「爾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朱瑞徵認為做一名「正港的台灣人」應要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包括歷史故事與前世今生,「這樣對台灣的情感就會油然而生,進而真心疼惜這片土地」。

他勤跑田野調查,歷史、古蹟、宗教、民俗、藝術都是他研究的領域,其中帶學生從事文史古蹟導覽時,儒釋道傳統宗教的佈教與古蹟建築,以及祭祀信仰諸神祇與其神奇典故事蹟,均是他教學的重點。他表示,台灣是移民社會,不同族群離鄉背井來台,早期曾為搶地盤、爭水源,紛爭頻傳,常見如閩客、泉漳械鬥,「但各族群從未因信仰不同而大打出手」,他笑說,「在神明面前,大家都會低頭」,也因此台灣多元宗教能在各地綻放、蓬勃發展。

認識台灣歷史

會更疼惜這片土地

朱瑞徵田野調查類別極廣,土地公廟為其中之一,他還會帶領學生進行「桃竹苗客家伯公之旅」,一窺先民對土地的深情。他分享,客家人將土地公暱稱為「伯公」,意指祖父的哥哥,更顯親切。而他聚焦介紹桃竹苗客家伯公,是因昔日土地公祠因陋就簡,多用石版建造,但隨台灣經濟發展,不少土地公祠廟改建翻新,「河洛庄幾乎不見石版土地公祠了,客家庄則尚被保留,所以積極田調訪查,保存記錄圖文」。

值得一提的是,朱瑞徵還為百尊土地公創作五、七言的竹枝詞(漢詩的一種,主要記述庶民百姓生活的押韻民歌),圖文並茂記述土地伯公背景,以及祂與老百姓的親切互動。

植株爬上祠廟

他說像綠雲護伯公

例如,他為苗栗銅鑼的田心伯公賦詩:「疑似綠雲罩頂,好奇接近窺視,竟是薜荔攀附,體恤伯公遮護」。原來,這座田心伯公已有兩百年歷史,遠望古祠造型就像頭載一頂綠色的帽子,但近看竟是石版屋被薜荔攀附,可為伯公遮風避雨。

又如,苗栗後龍村落交界的土地公祠,龕內有兩尊神像,不少人誤會為土地公、婆,殊不知供奉的都是土地公,朱瑞徵解答,「那是因為這區是村落分界,客家庄過去物力維艱,兩村村民就想乾脆合蓋一間土地公祠,共同祭祀」。而他也為此賦詩創作:「一龕雙公兩分香,同簷共處好協商,信眾進香常誤植,毫無芥蒂護梓桑。」

其他還包括桃園大溪的水中土地公、新竹六家福佑宮、苗栗西湖田中伯公廟等,他都賦詩介紹,並帶學生親訪這些地方守護神,追尋先民尊重土地的精神。

身為外省第二代的朱瑞徵,認為台灣島雖小,台灣史雖短,但仔細探討,還是非常精采,值得去推廣認識:「歷史常是昨是今非,我不談意識形態,而是分享台灣歷史過程、遺蹟故事,民眾就不會因對歷史不清不楚,產生似是而非的觀點,或有任何分門別類的狹隘區格。」他對於分享台灣土地故事樂此不疲:「能啟發更多民眾對台灣的認識與熱愛,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