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一家人,用心吃飯

執筆人:于國華文化工作者 |2019.07.04
1965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于國華文化工作者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導演李安電影作品《飲食男女》,至今仍被觀眾懷念。國內團體「天作之合劇場」,最近將《飲食男女》改編成音樂劇,觀眾不論是否看過電影,跨越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空,重新思考台灣社會中的家庭關係變遷,同樣引起觀眾共鳴。

1994年上映的《飲食男女》,是當時台灣情境的寫照。曾經風雨飄搖的孤島,迎來「亞洲四小龍」的光環;經濟飛快成長,股市衝上萬點,國民平均生產總值突破萬元美金。台灣錢淹腳目,富裕並非憑空得來。

那是勤奮的時代,升學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那是冒險的年代,台商拎著皮箱,追逐市場全球奔波。歌手張雨生唱〈我的未來不是夢〉,隨著飲料廣告傳遍大街小巷,鼓舞年輕人勇敢逐夢。

1990年代,台灣經歷劇烈的動盪。政治局勢,內部對立、外部緊張;社會人心,一本虛構小說《一九九五.閏八月:中共武力犯台白皮書》,無端引爆集體焦慮。從國家治理到家庭生活,傳統價值面臨挑戰,新興典範尚未形成;更多個人自由的伸張,打破慣性的壓抑,世代、族群、階級、性別等衝突,一觸即發。

電影《飲食男女》從家庭餐桌、鰥夫父親和3個女兒的情事,精準切入台灣的時代動脈。音樂劇《飲食男女》以電影為本,同樣的故事對應2019年的時空,並不顯得過時。反而真實的台灣社會,「家」的意義和功能,25年來累積太多的轉變:在法律層面,儘管社會存在不同意見,從今年開始,家庭的組合方式有了更多包容和尊重。在社會層面,家相關的議題之中,啃老族、頂客族、隔代教養、獨居老人等現象,蘊藏著前所未有的關係緊張。

回顧電影《飲食男女》,李安早已埋下伏筆,「家」才是「人之大欲」所突顯的主題。在一個屋頂下,家人共同生活、圍桌聚餐,但各懷心事;直到不再依靠儀式維繫家的形式,各自衝破心防的家人,反而能夠彼此理解,「嘗」到家的味道。《飲食男女》中的家庭解構和重構,對照台灣社會價值的瓦解和新建,如同張雨生另一首燴炙人口的歌曲〈永遠不回頭〉:「年輕的心靈還會顫抖,再大的風雨、我和你也要向前衝。」

記得30年前,「爸爸回家吃晚飯」公益廣告引起廣泛回響,那是社會人心對家庭價值回歸的呼喚。而到今天,家人各自吃飯成為常態,或同桌共食卻滑著手機,人在心不在。家,已不可同日而語。

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和父母一起吃飯,能夠建立家族的味覺記憶,從食物認識文化,也從餐桌交流學習社會行為。動畫電影《料理鼠王》,老鼠主廚面對嚴苛食評家,端出最家常的「雜菜煲」,這道菜卻喚起食評家的童年經驗:在外受到委屈,回家吃媽媽的雜菜煲,身心都安慰。長輩親自下廚的料理,不論豐簡,留給孩子的是口味記憶,和慰藉心靈的家庭溫暖。

建立家的價值,也許我們應該接受李安的建議,從全家人用心一起吃飯開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