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林語堂回轉像小孩

文/湯崇玲 |2019.04.29
2597觀看次
字級

文/湯崇玲

生平最怕一等人,就是凡事皆有定見,以文法來說,就是「非得……不可」之句型,凡不符其人的「非得」就必定「不可」。

遇到此等人唯一上策就是「第三十六計」。

中外名人中,幽默大師林語堂(一八九五~一九七六)卻讓人感到親近。他沒有太多「
非得」和「不可」,他讓人鑽進他的書房,爬上他的膝頭;他說他需要的是幾個「真有孩
子氣的孩子」,可以和他在雨中玩耍。林語堂與孫子們並稱「三個小孩」,一起把鞋子放
在餐桌上,再一起躲在藏衣間鬧「大人」。

一直到八十歲,對於自己,他還是說:「我只是一團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為樂
。」是的,林語堂就在這對於生命的質疑和扣問中,慢慢養成溫柔又富於寬容的性格。

出生於牧師家庭,林語堂卻沒有對信仰照單全收,上海聖約翰大學為他打開西方文明之
門;專賣舊書的北京琉璃廠成了他的國學老師,儒道兩家引他離開基督信仰,轉向人文主
義。

林語堂相信「人有理性指引就什麼都不假外求,而只要知識進步,世界就會自動變得更
好」,悠遊在中西思想文化中,以英文創作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和《蘇東
坡傳》等都是他這階段的代表作,林語堂以為中國哲學中的情理觀與悠閒的生命觀可以幫
助人在動與靜中得到平衡。

人文主義確實幫助林語堂在創作上得到成功,他的著作向來是美國暢銷排行榜常客,但
是他卻無法從中得到生命的答案。

二戰爆發引發了國際危機,好不容易戰爭結束,林語堂受邀擔任新加坡南洋大學創校校長,卻因政治風潮而受到羞辱和恫嚇,家人甚至收到冥紙和索命信,讓他認清人類沒有因
為物質文明而愈來愈進步,其「行為也可以和野蠻人差不多」,人文主義無法給人類出路
,於是他再次向幼年的基督教靠攏。

林語堂自言其「獲得宗教走的是一條難路」,而他以為那是唯一的路,他認為信仰是無
法繞近路的,他開始了解信仰是個人與上帝之間的事,在簡明純潔的真理之上,不必妄加
多餘的教條神學。

林語堂一生也是簡明純潔的,雖然至愛是青年時的戀人陳錦端,但是他對個性與他南轅
北轍的妻子卻極其忠實,「因為妻子允許他在床上抽菸」,而這是「完美婚姻的特點」,
其幽默可見一斑。

但是尋回信仰,不代表生命就此一帆風順,七十七歲時長女自殺身亡,這對老年林語堂不啻重大打擊,但他卻勉力照顧妻子並完成《當代漢英辭典》,八十歲時他說:「這些孩子孝順而親愛,聰明解事、善盡職責。」

放下成人世界的「非得」和「不可」,林語堂像是單純的孩子,不怨怪生命,就是接受
了生命的挑戰,好好做完了老年的這一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