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走過台灣民間老照片(14-8) 種甘蔗的美好年代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9.04.26
2492觀看次
字級
測量蔗葉:技術人員測量試驗甘蔗品種長成後的葉子的長度與寬度,強調研究、引介和應用是台灣農業的特色,也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不同的編號:試驗所的培育甘蔗均有編號,以追蹤每一個階段的變化。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糖業試驗所新竹苗圃:台灣糖業試驗所新竹苗圃的兩名技術人員合影,農業科研代表著大好前途。台灣光復後20年間,農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力,大批學生進入農業科技學校就讀,以求得好前途。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溫室裡培育:溫室裡培育的特別品種的甘蔗。甘蔗品種的 廣泛應用需要經過繁複的過程,尤其是要經過土地適應和 市場消費慣性的檢驗。許多培植成功的品種,卻不為消費 者喜愛,最後還是要放棄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檢視甘蔗發育:專家們檢視甘蔗發育的情況。經濟成長時期 室內種苗培育:外國專家參觀溫室內種苗的培育情況。 ,一般人往城裡擠;可是現今城市過度擁擠時,許多人又趁 假日回到農村,包括蔗田也興建起各種休閒農業。如今不僅 是專業人員,甚至連城市的大小孩也走進了蔗園。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室內種苗培育:外國專家參觀溫室內種苗的培育情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豔陽高照的蔗園:民國50年代 ,豔陽高照的蔗園構成寶島的 田園景觀。高雄、屏東地區氣 候炎熱,適合種植甘蔗,甘甜 的蔗汁為炎夏帶來幾許清涼。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

台灣氣候溼潤,適於耕作,明鄭至清初,大批福建移民渡海來台,開山墾荒,農業逐漸發達,至清代末年,無論稻米種植或樟腦等經濟作物的生產,均達到很高的水平。

日治時期,殖民當局將台灣建成日本帝國的農業給養之地,在南部興建密集的水利灌溉工程,引進現代科技,對各類農業產品進行研究與開發。台灣光復後,當局在經濟發展策略上採取審慎的步驟,先由農業著手,累積輕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與社會消費能力,等條件成熟後,再由輕工業轉至重工業。因此,將近20年是農業發展的黃金期,不僅稻米產量大增,諸如香蕉和蔗糖等經濟作物更因出口海外而大發利市,成為賺取外匯的主力軍,蕉農和蔗農個個笑顏逐開。

這一章節呈現的是甘蔗種植實驗園的老照片,農政當局設置實驗園,引介國外技術經驗,加上本身的研發,不斷改進甘蔗的品種,最後將研發成果交給蔗農,協助他們種出最好最多的甘蔗。至於蔗糖的製作,日治時代即設有台灣糖業株式會社,光復後改為向民間開放的股份制,不過仍由官股主導。

台糖公司占地廣闊,擁有多個製糖工廠,蔗田之間還有專屬運輸甘蔗的小火車,在美麗的農村裡,猶如神話般的小王國。台糖後來不僅製糖,還生產雪糕、冰淇淋以及多樣食品,可以說,台灣民間對美好農業時代的記憶與南部蔗園迷人的風光,密不可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