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胖鴞鸚扭轉滅絕命運

 |2019.04.19
2932觀看次
字級
鴞鸚是全世界最胖,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圖╱法新社
瀕臨滅絕威脅的鴞鸚,今年刷新紀錄,孵化幼鳥多達七十六隻。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西蘭特有一種名為鴞鸚(kakapo)的鸚鵡,因為成鳥數量只剩一百四十七隻,一度瀕臨滅絕的威脅。但由於今年刷新紀錄,孵化的幼鳥多達七十六隻,這種瀕絕的鴞鸚終於開始扭轉命運。

鴞鸚是全世界最胖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幾百年前,鴞鸚是紐西蘭最常見的鳥類之一,但因森林遭到破壞、其他動物捕食,淪落快要絕種地步。一九九七年時,已知數量僅剩十八隻。

鴞鸚的祖先在史前時代就移居紐西蘭。自波里尼西亞及歐洲殖民者引入如貓、鼠及鼬等生物後,鴞鸚的數目開始大幅下降。紐西蘭積極設法復育,今年大豐收。五十隻育齡母鳥當中,有四十九隻產卵,孵出七十六隻雛鳥,預期可以存活六十隻。先前繁殖季紀錄是三十九隻幼鳥存活到學飛。

夜間活動、草食性的鴞鸚,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模式的鸚鵡。有研究指牠也可能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壽命平均可達六十年以上。從其解剖結構中得知,牠象徵了部分鳥類進化的趨勢:降落於海島後,擁有豐富的食物及極少的天敵,飛行能力「不符合熱力學效益」,因此翅膀肌肉開始逐漸退化,失去了飛行能力。

紐西蘭大量種植陸均松(Rimu tree,紐西蘭特有種大型常綠樹木),充分提供鴞鸚最喜歡的食物。紐國鴞鸚復育計畫顧問狄比(Andrew Digby)博士表示,這兩年陸均松結果的數量,為五十年來最大量。

紐西蘭鴞鸚每隻都有名字,且繫上追蹤裝置,鳥巢也有遠端監視設備。保育巡邏員每天檢查雛鳥生長情況,如果不理想,會以人工餵養。目前有七隻雛鳥接受人工餵食。

狄比博士開玩笑說,繁殖季期間,鴞鸚「毫無個人隱私」。不論牠身在何處,都可以透過網路觀察哪隻鸚鵡交配、交配對象和交配時間長短。

狄比表示,鴞鸚數量至少要增至五百隻,科學家才會考慮放緩復育措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