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名句》業精於勤,荒於嬉

◎文心工作室編著 |2007.07.09
92154觀看次
字級

◆名句的誕生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唐‧韓愈〈進學解〉

◆讀懂名句

國子先生一早進入太學,召集所有學生站在館下,教訓他們說:「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奮努力,學業荒廢是由於懈怠;德行的修成是因為慎思,德行的敗壞是由於放任。」

◆文章背景

韓愈這一篇〈進學解〉,是在唐憲宗元和八年寫下,時年四十五歲。韓愈憑著多年讀書的經驗告誡學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學問之所以能夠專精,是因為勤於吸收知識,而德行的修養,在於能夠慎思與明辨,例如朱熹說:「不奮發,則心目頹靡;不檢束,則心目恣肆。」(朱熹《朱子語類》)可見得我們做學問、修養德行,都要時保警覺,不能隨意放縱自己的心性,以免時間一久,就耽溺於遊樂,日趨怠惰。

◆名句故事

根據《文心雕龍》卷三記載,「雜文」的發展,到了韓昌黎的〈進學解〉,才是「此體之正宗也」;洪邁也在《容齋隨筆》中評論,東方朔的〈答客難〉自是文章中傑出者,而韓愈的〈進學解〉,則是「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矣」。

韓愈是中國古代文人中,非常擅用語言的巨匠,他不僅能夠將古代詞語翻新使用,還能夠吸收當代的語言,加以淬煉,創造出新的語詞。所以,遍讀韓愈的文章,詞藻豐沛外,他的用語不僅沒有疊床架屋的疑慮,而且絕對是有「唯陳言之務去」、「詞必己出」的創造力。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少有重複或濫調之詞,即使相同的字,他也能夠作出不同的表現。

〈進學解〉所用到的成語非常多,我們後人也從這篇文章中提煉出一些成語,例如「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變成「焚膏繼晷」,「力挽狂瀾」就是「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而韓愈也從前人的經驗中,精簡出自己的語言,例如隨後會提到的「跋前躓後」。真可見韓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實力了。

◆新說名句

唐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也作有一首詩〈勸學〉:「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是說,我們一定要趁年少的時候勤快地吸收知識,如果我們總是「業荒於嬉」、「行毀於隨」,到白髮滿頭時一定會後悔太晚讀書。

又例如唐代無名氏所作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琅琅上口的名句,無非是勉勵我們要珍惜光陰,把握時間,勤於學習。

知名的戲劇家梅蘭芳就曾經說過:「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郭沬若也說:「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由此見得「業精於勤」對一個人成就高低的影響。

而韓愈這裡所說的「業」也可以說是事業,或泛指我們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左傳》卷二十三記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民生在這裡指農事,如果我們勤於農事,就會年年豐收、不虞匱乏。

「業精於勤,荒於嬉」,也就是說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努力耕耘的人,才能獲得豐碩的果實;而「行成於思,毀於隨」的「行」字,可解釋為執行、實踐,意即思考是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橋樑,也是創造力量的來源。

西方大發明家愛迪生也說:「成功是靠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可見人的知識與德行都需要「聚沙成塔」,有賴平日的累積與鍛鍊,方能通往羅馬之途。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