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心理學現象 難以抗拒

 |2019.01.25
432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例如,大象小時候被細繩栓在木樁上,拚命用力都無法掙脫,漸漸就認命了,即使長大了,依舊被那根細繩所束縛,這是「習得無助感」厲害之處……

一、破窗效應

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不久,其他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個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丟,絲毫不覺羞愧。

二、鳥籠邏輯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放在鳥籠裡,這就是鳥籠邏輯。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惟,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惟是多麼重要。

三、責任分散效應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三日夜間,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輕女子在結束工作回家的路上連續三次遇刺。前兩次,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凶手嚇跑了。

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凶手第三次出現在她面前,儘管她大聲呼救,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人打電話報警。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四、帕金森定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寫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第二是讓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似乎第三條路最適宜,如此類推,就形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五、暈輪效應

俄國著名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暈輪效應的作用吃盡苦頭。他狂熱地愛上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和她結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在普希金看來,一個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品格,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現象被稱為暈輪效應。這種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

六、霍桑效應

二十世紀二○、三○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自己受到關注或重視時,工作效率就會大大增加。

七、習得無助感

習得「無助感效應」,曾在動物和人類的行為研究中受到廣泛探討。人如果產生習得性無助,就會陷入絕望和悲哀。因此,我們應把自己的眼光放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後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我們自己陷入絕望。

八、證人的記憶

證人,在我們的認知裡,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九、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一九六八年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實際上是隨機抽取。結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之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十、虛假同感偏差

人們常常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這種傾向稱為虛假一致同感偏差。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認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際也認為別人好交際。當這種高估與自己行為及態度有相同特點的人數之傾向性,就叫做虛假同感偏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