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參獎 --大樹公(下)

得獎者/汪龍雯 |2018.11.22
2324觀看次
字級
一棵老茄苳就是一座島嶼,一座載滿了各種生命的島嶼。 圖/CH
一棵老茄苳就是一座島嶼,一座載滿了各種生命的島嶼。 圖/CH

得獎者/汪龍雯

人站在活過天荒地老的巨大樹木前,感受到自己短暫生命中,種種引發恐懼驚疑的痛苦磨難相形微渺,躁動的心得以平靜。於是,不只有茄苳公,這塊土地上還有樟樹公、榕樹公,甚至老芒果樹也化身為萬果公。

榆和槐,在北方農村常見,城裡的孩子未必能知道。

鄉下常能見到數人才能環抱樹身的古槐坐落在村頭或路口,冠以「古」字而非「老」字,是因為百年以上的稱做老槐樹,但數百年的就要尊稱古槐了。冬天裡,槐樹綠葉落盡,滿樹焦枝枯椏,如歷經滄桑;春夏裡,枝繁葉茂,綠蔭蔽日,生機盎然又予人清涼;秋天裡,滿樹槐花養人也養蜂,帶來豐盛。

榆樹則是耐旱耐寒耐貧瘠,不擇土質,什麼地方都長得出來,所以也幾乎什麼地方都有,榆樹作用也多,不只榆錢能吃,榆樹皮也能晒乾磨細篩成像麵粉一樣的主食,榆木還能作成家具,百年以上的榆樹比槐樹少得多,就因為它太有用。巨大的榆樹常讓人給砍掉做成建材家具,所以會聽到有人說那裡有棵古槐樹,卻很少聽到古榆樹。

榆和人的生活密切到許多村鎮都以榆命名,像是榆林、榆次、通榆、榆樹屯……看到榆,就能想到家;槐,也以其年歲愈大愈蒼勁有力的身影,被用來為地方命名,所以有槐蔭區、古槐鎮、槐樹村……看到槐,就想到故鄉。

她敘述的一切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天方夜譚,我總以為她在吹牛,爽朗的她自己也老說:「北方人豪氣,愛說大話,能吹。」後來,她意外地在我們念書的小鎮上發現了榆樹。雖然已事隔十幾年,但我到今天還能感受到她那天的興奮,她捧回一大把榆錢,洗乾淨了就迫不及待地哄迫我一定得嘗嘗那新鮮的清新,更興高采烈地和了麵糊攤榆錢餅邀我品嘗,滿口的清香讓我明白了她對故鄉的情意和世界之大,大到超過我的想像。榆錢擴大了我的視野,讓我也想試試槐花。回台灣後,曾想找來槐花試試,但是找來找去,沒有刺槐,也不見笨槐,只有來自印度的黃槐。

我猜,黃槐或許也能吃,但少了感情上的連繫,吃了也沒意思。

我的故鄉沒有槐和榆,卻有茄苳。

小時候,夏天裡,跟著鄰居小孩一大群在大太陽下奔跑遊戲,不喝水也不休息,總得等到某家孩子的父母出來喚人了,大家才一哄而散。在外頭野的時候通常感覺不到太陽的毒,一回家卻開始頭重腳輕,昏昏欲睡,全身酸軟。外婆就會叫母親去附近找棵茄苳樹,摘些葉子,最好還能刨一點根,回家後弄乾淨煮成茄苳茶,讓我喝二回,睡一覺,症狀就能減輕。如果著涼頭發熱,外婆還是叫母親進行相同的儀式,找棵茄苳樹,摘些葉子,刨點根,煮成茄苳茶,喝兩回,燒就退了。

等到進入國中後,外婆又叫母親去找棵茄苳樹,摘些葉子,刨點根,燉了轉骨湯,給孩子「轉大人」。等我自己有了兒子後,外婆早已不在,但母親還是讓我去找棵茄苳樹,摘些枝葉,煮成茶水,給孩子消暑或退燒,只不過,母親的版本進化到要加蜂蜜。

有一回,附近的茄苳樹結果後,盈串纍纍的黃褐色球形漿果掛得滿樹寶珠瓔珞似的,幸好茄苳老而彌堅,沒讓自己的子子孫孫給壓彎,母親興沖沖採了一堆茄苳子,用加了鹽的開水燙熟後,再用大量的糖醃製,我試了沒醃的,也吃了醃過的,而後咂咂嘴批評:「這不就像鳥梨?有什麼好吃的?澀得非得加了糖醃才能吃,還不如別吃。」母親沒生氣,只是淡淡地說:「妳還嫌這不好吃?我小時候哪有多餘的糖可以拿來醃茄苳子,都是直接吃生的,村裡的孩子們爬上樹,採了就塞進嘴裡,運氣夠好才能吃到成熟的,嘗到一點甜,通常,都是吃到帶澀的。這就是妳們這代人沒辨法體會到的好處——即使澀,也是好味道。貧乏年代裡的樂趣,就是什麼味道都有,哪像現在的孩子,小時候有甜的零食可以吃,長大了也就吃不了苦。」

老媽媽的智慧讓我靜默下來。是的,百味陳雜才是人世的真相。提早認清了,就不會執著於一味甜而讓心受到蒙蔽,也失去對其他味道的體會。

茄苳樹是台灣原生種植物,樹皮紅褐帶灰,會鱗狀剝落,表皮細胞生長旺盛,只要受到傷害,樹本身就會及時分泌樹汁堵塞傷口以防異物入侵,並且增生更多表皮細胞裹覆住傷口,於是生成奇形怪狀的樹瘤。它斑駁崎嶇的樹身,彷彿歷經滄桑的龍鍾老人,但茄苳樹也的確長壽,甚至可以超過千年,動輒能見到幾百歲的老茄苳。樹形粗狀穩重,夏天裡,巨大樹冠上枝葉繁密,不只帶來大片綠意和綠蔭,還能屏蔽掉世間嘈雜;深秋時,卵形尖尾葉會變成磚紅或橘黃,然後開始落下,等到落得差不多了,又一下子冒出新綠的嫩芽。

果實和嫩葉可以吃,根、樹皮和葉可以入藥,老葉晒乾可做茶葉使用,紅色樹汁可做染料,雖不是頂級好木材,也還是能做家具。唯一的缺點就是,它實在太養生了,不只養人,更養了愛吃茄苳子的麻雀、白頭翁、烏頭翁、紅嘴黑鵯、樹錯、綠繡眼和五色鳥;還養了不只吃果實連葉子都啃的松鼠,還有蝴蝶、蛾、蟬和蚜蟲。所以,經過樹下時,要小心掉下來的毛毛蟲。

一棵老茄苳就是一座島嶼,一座載滿了各種生命的島嶼。

而它從不嫌累,反之,活得愈老愈活潑。

茄苳和台灣人的生活緊密纏繞,幾乎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會有茄苳,又或者說,有茄苳的地方,就會有人。鄉下地方,村村都有茄苳;都巿裡,任何定點方圓五百公尺內的馬路上、住宅邊、公園或學校裡,一定找得到茄苳。台灣百年老樹的前三名依序是榕樹、茄苳和樟樹,但存在的理由各自不同。除了遮蔭,榕樹沒什麼作用,當柴燒都不好使,繁殖力卻強又長得快,完全靠自立更生,占得一席;樟樹有高度的經濟價值,很值錢,所以被人廣泛栽植;只有茄苳,和先民同生同息,牽扯勾連至今,所以也就到處都是。於是,如同大陸上的榆和槐,我們這小島上也就有茄苳溪、茄苳腳、茄苳林、上茄苳、下茄苳、佳冬等的地名,來表示人樹間的相依互存。

我小時候,最喜歡聽外婆說茄苳公的傳奇故事。故事裡,平時安靜的百年老茄苳在洪水氾濫時卻發出呼呼呼的吼聲,守護村莊不讓大水淹沒;或是在大水來前,樹身會發出火光示警,提醒村民早做準備。於是,人們在樹下建小廟,供奉茄苳公,甚至讓孩子給茄苳公做義子,摘下茄苳葉戴上脖子,期望能順利長大。每每遇到茄苳公過壽,義子們可回鄉參拜並換香火,回來的義子人數愈多,就表示這棵茄苳公愈靈驗。

隨著年紀增長,我漸漸了解,茄苳公有沒有行神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屹立在那,無聲無息卻努力活著,也養活諸多性命。人站在活過天荒地老的巨大樹木前,感受到自己短暫生命中,種種引發恐懼驚疑的痛苦磨難相形微渺,躁動的心得以平靜。於是,不只有茄苳公,這塊土地上還有樟樹公、榕樹公,甚至老芒果樹也化身為萬果公。

被神格化的大樹們,成為敬畏自然力量的文化烙印。

樹大有神。

我願相信樹大有神,並且在每棵教會我生命奧祕的大樹面前低眉斂目,叫一聲:「大樹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