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裡的感動】分享波羅蜜

文/吳碧伶 |2018.08.30
1434觀看次
字級

文/吳碧伶

住在台灣中部穀倉,周圍是綿延幾公里的稻田,習慣騎單車在這片視野寬闊的大地,迎晨曦、送夕陽,享受自然「鄉氛」、浩瀚天際幻化與數大的美好。

聯外道路一邊通往河堤,另一邊通往街上。那天較晚出門,才騎一段路就已經熱呼呼的,七月流火一早就蓄勢待發,逼得我不得不躲到樹蔭下稍事歇息。停下來後,才發現比道路低幾尺的堤岸下,有人在整理果園,再仔細一看,這些果樹上長了籃球大的果實,原來是波羅蜜!

其實,這種樹近年不算少見,只是平常路過沒太注意,且堤岸和路面有些落差,因而直到今日才知這裡種了果樹。

和老農閒聊了幾句,始知是九二一以後,因地表柔腸寸斷,才開始廣泛種植。因為波羅蜜的根莖可綿延地下十幾尺,足以牢牢抓住泥土,是一種讓人與土地和諧共生的作物。

「種了多久?」

「四、五年了。」

「種路邊不怕人摘?」

「會呀,也有外籍勞工來摘。」

「那怎麼辦?」

「不要緊,誰愛吃就給他們吃。外籍朋友在外地討生活,也不容易。」

快樂不在於有或沒有,而在於珍惜與知足。老農是個涵養與度量兼具之人,種波羅蜜,亦心存般若波羅蜜,樂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有──知識、物質與關懷,是人間佛教真正的奉行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