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大學】留才攬才再育才 打造大學競爭力(下)

文/胡玉立、許秩維、陳至中  |2018.07.29
2464觀看次
字級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八年七月號http://www.cna.com.tw
身為「985工程」的上海交通大學,也入選「雙一流」建設學校。圖/陳家倫
QS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榜中,香港有4所大學上榜。圖為名列第25名的香港大學校園一隅。圖/張謙

前期「打造一流大學」以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為起點,探究亞大究竟有何能耐,三請諸葛讓康仕仲點頭出走?並專訪康仕仲,談他對台灣高教的憂心與近來的教授出走潮。本期再放眼新加坡、香港、中國,如何為高教注入源頭活水,追求卓越?

中國「雙一流」打造頂尖高教

人才強校成戰略

中國高教的「轉骨計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九月的「雙一流」建設。所謂「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的上海交通大學在去年十二月底公布相關建設方案,包括「師資分類」發展改革,讓教師在升等考評上,可從教學成果或科研成果中擇一;在師資的聘用上,則實行「預聘—長聘」制。

推雙一流引進師資改革

考核期後「非升即走」

據中國教育部,「雙一流」名單充分考慮原有的「二一一工程」、「九八五工程」等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基礎。據中國官方資料,進入一流大學建設共有四十二所大學;進入一流學科建設的大學則有九十五所。

中國一九九○年代推出「二一一工程」,共計納入一百一十二所大專院校作為重點建設大學;「九八五工程」則從「二一一工程」院校再選出三十九所大學,以建成「世界先進水準的一流大學」。

在這波「雙一流」建設的競逐中,身為「九八五工程」的上海交通大學,不僅學校本身入選「雙一流」建設,還有十七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公布三個多月後,上海交大制定「上海交通大學一流大學建設方案」,目標是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學」。

「雙一流」建設相關的「人才強校」計畫要從國家、學校兩種層面來談。先以上海交大本身規畫藍圖為例,在師資引進方面,將目光放眼全球。一名在上海交大任職的教師指出,學校除建立開放共用的高層次人才資訊雲平台、在海外設立引才工作站,還聘請「引才大使」構建常態化的全球人才聯絡網。

在師資的聘用上,實行「預聘—長聘」制,意即「非升即走」,在通過五至六年的考核期後,才能成為長聘教師。一旦獲得長聘,才可以沉下心來做研究,不用被每年的考核捆住手腳。

若是教師志不在科研,願意投入教書育人,上海交大也實行「師資分類」發展改革,以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和多維度的教師發展機制,建立「同軌運行、共同發展」的師資隊伍建設新機制。

不過,這名教師坦言,儘管學校強調讓教師們適性發展的「軌道分流」計畫,但教學成果難以量化,因此多數教師仍選擇以科研成果作為升等考評,部分教師則選擇「科研與教學並重」的軌道。

連結強國戰略

高待遇招海外科研人才

至於從國家給予的資源來看,搭配「中國製造二○一五」等強國大戰略下,招攬「超高端」人才則是首要目標。以上海交大官網四月底一則招聘副教授的「青年千人計畫」為例,申請人必須為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年齡不超過四十歲。但遇到「特別優秀」的海外人才,也能展現彈性「破格引進」。

此外,申請人必須具有世界一流大學博士學位並有連續三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在創新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助理教授水準。

據了解,一旦符合「青年千人計畫」的聘任需要,學校將提供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約新台幣七百零六萬元)住房津貼和安家費,年薪不低於人民幣三十七萬元,入選者所在院系另有配套支持。

除國家提供的科研經費外,學校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提供配套科研經費;根據學科方向和工作需要,還將提供充足的科研啟動費和實驗室,並安排科研助手。

就連配偶的工作與小孩的升學問題也有周允的配套。不僅子女可就讀上海交大附屬幼稚園、小學、中學,學校將依託十三家附屬醫院的醫療資源,提供醫療服務。學校提供全裝修的過渡性人才公寓,設施齊全。

新加坡大學亞洲稱霸

拚出人才競爭力

新加坡是東南亞小紅點,人才培育未曾間斷。在新加坡高等教育體系中,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長期都是亞洲大學排行榜常勝軍,新加坡政府積極打造一流學府企圖心,是其中重要關鍵。

大量政府預算挹注高教 結盟國際名校實力加乘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今年六月公布二○一九年世界大學排行榜,新加坡兩所大學成為亞洲的「領隊」。

新加坡國立大學全球第十一名,南洋理工大學第十二名。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二月公布二○一八年亞洲大學排行榜,新加坡國立大學獨占鰲頭。

新加坡高等教育能保持極高的競爭力實非僥倖。新加坡採菁英教育,學子從小學、中學起即身經百戰,其中的菁英分子再透過類似台灣大學學測的「A水準」(A Level)考試,才能擠進新加坡國立大學或南洋理工大學。

這兩所大學學術資源充沛,學校高薪聘請知名教授,高標準要求學術產出能量,如此充滿「動能」的最高學府,成為莘莘學子畢業求職的金字招牌。

人才培育攸關國家發展,這是新加坡不斷投資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因。單以高等教育永續教育與培訓項目為例,教育部計畫今後三年增加撥款額度,要從目前每年約新幣二億一千萬元(約新台幣四十七億四千三百九十萬元),再增加新幣一億元。

新加坡良好的高教體系,是讓新加坡在「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連續四年排名第二、占據亞洲龍頭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分院今年計劃赴印尼雅加達設立分院,首度深入東南亞國家,讓學生有機會在當地的新創公司實習,而領域則涵蓋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課程,讓學子就業更符合時代脈動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

學程多樣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重要特色,從二○○二年起就布局國際,先後在美國矽谷、以色列、瑞典、中國大陸等國家設立分院,目前共有十所海外分院。二○一三年起開辦「耶魯─國大學院」課程,這種融合東西文化並跨領域學習的課程,是由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群及企業界的創新組合,也為新加坡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源頭活水。

結合時代趨勢

推動終身學習

今年元月甫就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的陳永財,則希望能加速大學轉型,讓新加坡國立大學能緊密結合時代脈動,推動終身學習計畫。他認為,學生未來不一定直接念完四年大學,可透過分段學習,先工作幾年汲取經驗,再重返校園接續學業,或再修讀第二個學位。

新加坡補教業者認為,新加坡大學雖屬菁英教育,但新加坡國立大學透過這種終身學習方式,也等同於跨足成人教育領域,讓有意進修的各行各業專業人士有更好的機會重返校園,擴大學習成效。這些均有利於新加坡今後的國家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沈宗佑是自台灣移民的小留學生,他認為,要就讀新加坡的大學並不容易,首先要通過競爭激烈的「A水準」考試,即便順利錄取,除了學費不低外,也要面對源源不斷的課業與報告討論,如果沒有全力以赴勢將功虧一簣,教授對課業成績也有絕對的要求。

沈宗佑認為,台灣的大學數眾多,學子雖有多元選擇,但主動學習與積極性不足,或出現難學以致用的結果。反觀新加坡,大多數學子從小學教育起就要面對多元競爭環境,特別面對與就業息息相關的大學教育,更是卯足全勁,這可能就是與台灣大學教育的最大差別。

香港高教國際化 大搶海外頂尖學生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的二○一九年世界大學前一百名排行榜中,香港就有四家大學上榜,相較於台灣只有臺灣大學一家,成績相當傲人。

香港大學排名上升一名到二十五名,其他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略有下滑。QS指出高等教育體系優勢仍然明顯,港大、中大及科大在學術聲譽指標中排第二十八至第五十七位;科大及城大也獲得「教員引文獎」指標的第三十八及三十九位,顯示研究實力;同時香港有六所大學於國際師資占比指標中取得滿分成績,說明香港院校具備很強的國際吸引力。

大學教授待遇佳

高層薪資猶勝行政長官

就行業收入而言,香港的大學學者一向是高薪厚祿,尤其是學校高層,包括校長和副校長,整體薪酬甚至高於行政長官。據幾個月前公布的香港八所獲政府資助的大學中,理工大學高層的年薪最高達港幣七百八十萬元(約新台幣三千零一十二萬元),香港浸會大學是七百二十萬到七百三十五萬元。

政府資助的大學高層年薪俸包括薪金、約滿酬金、退休金計畫供款、現金津貼、房屋津貼、個人所得稅、旅費津貼及教育津貼等。

二○一七至二○一八年度,行政長官的薪資開支預算為港幣四百八十六萬元,非實報實銷津貼開支預算九十二萬元,合計也只是港幣五百七十八萬元。

另有公開資料指出,年薪超過港幣一百八十萬元的大學教職員中,港大有三百八十二人,中大有三百二十三人,科大有一百八十一人,理大有一百七十四人,浸大有六十九人,教育大學有三十一人,嶺南大學有二十七人。

據報導,香港政府資助大學的教授級月薪大概有港幣八萬元以上,另有房屋、醫療、子女教育等福利。

香港高教接軌國際

招收海外生不遺餘力

對於香港多所大學在世界排名上的優秀成績,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成榮接受訪問說,多年來,香港的大學一直努力走向國際。大學是否有國際學生,是排名評分內容之一。就招收海外生而言,香港的大學確實不遺餘力,且由於大部分大學課程以英語授課,因此容易受到海外生的青睞。近幾年來,香港的大學更把目標放在台灣學生上,並給予台生很高的獎學金。

城大相關負責人表示,校方招收台生非為經濟,目的是讓學校的海外學生更多元化,更加優秀,而校方招收的海外生來自三十個不同地區,遠至以色列、哈薩克都有。

正在中大就讀法律系三年級的台生洪從譯說,在生活支出上,他沒有太多憂慮,因為他是考取獎學金而來的,四年學費全免,連住宿也不用錢。

一般認為,香港的大學之所以吸引大批海外生就讀,與全英文教學有關。此外,學校的國際化師資,以及學生擁有的實習、赴海外交流機會等,也是吸引外生的條件。

更何況,香港是國際都市,海外生即使不走出校園,也可以感受到這種氛圍,這樣的環境對海外生具有吸引力。

除了招收海外或交換生外,黃成榮說,大學方面也會鼓勵學者爭取各種機構的學術研究經費,若能在眾多大學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單獨取得經費,這是受重視的表現。另外,大學教授與海外學者合作發表論文,以及論文發布後被引述,這些都對提升大學的排名很有幫助。

在海外教育機構公布的排行榜以外,香港專業教育網每年也會公布本地最佳大學調查結果,它的排名指標有五項,包含入學生成績、研究成功申請率與撥款額、研究作品成果表現、院校教師學生人數比率、圖書和電子資源收藏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