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物思人】飛石樓.席德進

文/1/2藝術蝦 |2018.06.10
2086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1/2藝術蝦(林致維)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畢,現職科技公司工程師,業餘畫家。 圖╱山岳文化提供
受Patrick之託所畫的飛石樓,現在這幅畫就掛在店裡。圖╱山岳文化提供

文╱1/2藝術蝦

「好幾年前這裡曾是才藝補習班,因為少子化的緣故,永福國小的學生少了,補習班也搬到了東區,這個空間因此閒置下來,並轉到了我的手中。一開始我也不清楚要拿來做些什麼,後來在因緣巧合之下,我才將這裡重作規畫,整理成結合咖啡、藝術展覽、音樂活動與品酒的複合空間。」店主人Patrick說。

店主人Patrick是一個溫文儒雅的型男,從事藝術品經紀工作,幾年前來台南定居,並在二○一七年籌設了飛石樓。這間店其實很低調,不太引人注意,我會來到這裡也是因為Patrick邀我為這個空間創作一幅作品的緣故。第一次到訪,Partick就熱情地帶我參觀。除了飲食空間外,飛石樓還有可以舉辦音樂會的寬廣展廳,那天正展覽著一系列Patrick私人收藏的「郎靜山」攝影作品,這是我首次親眼從真實的相片紙上看到那些優雅得像是山水畫的照片。店裡的擺設大多是Patrick的私人收藏,顯示了收藏家獨特的藝術品味,搭配的音樂也選得巧妙,帶領我的思緒走入這個位在商辦大樓的異想世界。

交稿前,我又回到了飛石樓。除了重新取景外,也順便和Patrick聊聊,想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地方。我問起了門口的橫匾「飛石樓」,這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席德進的落筆,也是我和這間店最深刻的交會點。提到了這塊橫匾,Patrick和我說起了席德進與飛來石的故事。

席德進(一九二三至一九八一﹚生於四川,幼時身體並不好,他的父親依照家鄉習俗帶他認大佛寺後山的飛來石做乾爹,以庇佑孩子健康成人。因為國共內戰的關係,年輕的席德進輾轉來到了台灣,在他晚年時,兩岸還未三通,無法回家的他將畫室命名為飛石樓,藉此抒發思鄉的心情。

一九八○年,在病榻中,生命快走到盡頭的席德進仍然惦記著離開了三十多年的故里,他寫著:「我的朋友,假如你們活得比我更長久,可以等到有那麼一天可以回到大陸,請求你們為我去拜訪一次我生長的地方,告訴那兒的人,你們曾有一位朋友是從這兒來的,離開家太久了,生命也消逝了,只好帶一個口信給家鄉。」隔年,他去世了。

席德進身後,當初為畫室所題的飛石樓橫匾輾轉流到了Patrick的手中。Patrick和我說,在籌備這個複合空間的過程中,他總是遇到了難以形容的巧合,像是全宇宙都聯合起來,幫助他完成這個空間。像是巷子的大小和位置剛剛好可以讓吊車進入,將又大又重的原木長桌吊運到八樓室內;師傅施作的大廳牆柱之間的距離,又是這麼剛剛好一公分不差、完美吻合飛石樓橫幅的寬度……這些冥冥之中的巧合,讓Patrick想到了席德進的乾爹飛來石,這個天外飛來的奇石即使經歷了汶川大地震仍然屹立不搖,充滿了神奇與不可思議,呼應著籌備空間時所遇到的巧合。於是席德進親題的這塊堂號「飛石樓」成了這個空間的名字。或許,也成了席德進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追憶畫家精神

Patrick還提到,席德進在七○年代常造訪台南,永福路二段與民生路口的信安堂在過去曾是席德進與友人下棋、聊天、品畫的生活圈。書法家朱玖瑩等文人,都曾與席德進在信安堂這個街頭轉角處相聚,他常向朱玖瑩借字帖臨摹習字,以磨練筆法。巧妙的是,信安堂就座落在飛石樓不遠處,彷彿飛石樓在誕生之初,就和席德進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在飛石樓與席德進重逢,帶我回到十年前剛接觸繪畫的大學時代。那個時候,我的生活很簡單,白天上課,晚上讀書,回家練畫。我喜歡在學校的圖書館讀書,因為這裡是能夠讓人靜下心來的地方,不過我總是刻意走到六樓放滿畫冊與藝術家傳記的書架旁,找一個位置坐下來。讀累了,只要轉個身,我就能馬上投入另一個世界。我看了很多台灣畫家的傳記,唯獨席德進一直讓我忘不了。除了他與眾不同、充滿個性的風格外,最衝擊我的,是傳記裡的一張照片。

那是一張目光湛然有神的席德進繫著膽汁瓶,在戶外寫生的畫面。書上說,當時席德進已經患上惡性胰臟癌,身上接了導管,他必須一邊畫著畫,一邊提著膽汁瓶,然後再把從身體引流出來的苦澀膽汁喝回去。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在消逝,在過世前,每天開著小車帶著膽汁瓶,踏遍台灣山林,決心趁著自己還能畫的時候,多畫幾張圖。席德進在〈病後雜記〉裡寫著:「每天我身體裡由膠管流出八百CC的膽汁,大部分我忍著苦喝回去,一部分我傾倒在馬桶裡,幸好它不是鮮血。我身體中流出的苦泉,一直不斷,我的生命也隨著苦水而傾洩,我稍稍的瘦下去了。」

這張照片,讓當時的我看到了一位大畫家如何在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充滿熱情地活著,這便是我所認識的席德進。我也想不到十年後,會在台南的巷弄裡,重新回憶起當時看到這張照片的心情。

三個星期後,我完成了為飛石樓所繪的作品。對我來說,它的意義並不僅止於交差了事,每一個筆觸裡都有著我對席德進精神的追憶。最後,我將飛石樓補寫進了這本書裡,因為在我的心裡,若少了飛石樓,蝸牛巷也不會是完整的了。

(摘自《台南巷框》,山岳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1/2藝術蝦(林致維)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畢,現職科技公司工程師,業餘畫家。
得獎與展覽經歷:2013全國美展入選;2014《安平漫遊》水彩畫展(台南安平舊烘爐咖啡屋);2016世界水彩大賽入圍、《繪台南》水彩畫展(台南成功大學藝術中心);2017《台南巷框》水彩畫展(台南好感生活所事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