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十九)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8.04.29
1158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台灣高齡社會面對長照服務的嚴峻挑戰

現代醫療科技的長足進步,大幅地延長人類的平均壽命,造成了不斷高齡化的社會,產生人口結構的重大改變。然而,高齡化並不能保證大眾的生命與生活品質也隨之提昇,反而衍生了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年長的族群很容易罹患「退化性疾病」,如: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等,無論現代醫學如何的進步,也無法徹底解決老化與老年疾病的問題。現代社會日益高齡化的結果,除了在經濟、政治、社會等現實人生層面,產生種種棘手的課題之外,同時也衍生了與老年安養及死亡問題息息相關的生命高層次的心理或內在精神問題。

就社會整體層面而言,高齡社會面對最直接的挑戰課題,就是老年安養與長期照顧服務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現在才發生,早在一九九三年二月台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時,就已經響起警報了,而且台灣社會的老化速度,遠比歐美國家快得多。雖然政府很早就察覺到問題,但是政策無法跟上老化的腳步,長期照顧老年人成為每個家庭裡面年輕人的重大壓力與負擔。理想的長照服務,除了照顧老年人之外,還包括身心失能者以及家庭照顧者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這不論是對政府還是對每個家庭和個人而言,都的是極為嚴峻的挑戰。

衛生福利部前任部長邱文達曾於去(二○一七)年十月撰文發表在《聯合報》,討論台灣長照的問題。他說台灣的全民健保在國際間獲得不錯評價,但是台灣的長期照護體系,並沒有受到同樣的重視,似乎沒有跟上全球腳步,這是未來須要努力的方向。

全球長照體制三大方向

邱文達說,當今世界各國的長照體制有三個方向,第一類是北歐福利國家的稅收制長照,因為有高稅收,經費充裕,所以長照體制完整。第二類是長照保險國家,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的介護保險,與此類似的還有韓國、德國及荷蘭的長照保險。第三類是美國的商業長照保險,品質高,但是費用也高,全球很多長照模式都是由美國發展而來。

賦稅負擔率決定長照走向

邱文達分析,仔細觀察各種長照制度,大多和「賦稅負擔率」有密切關係。例如實施上述第一類的稅收制北歐福利國家,比較其二○一五年的賦稅負擔率,丹麥最高百分之四十六點六、瑞典次之百分之三十三點六、挪威又次之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因為稅收很高,所以國家可以運用稅收支持長照福利政策。

實施保險制度的第二及第三類國家,例如日本賦稅負擔率為百分之十九點三、韓國百分之十八點五、德國百分之二十二點九,美國則為百分之二十點一。這些國家的稅收比起北歐福利國家並不是很高,因此必須由各方,如保險人、企業雇主及政府等,共同承擔風險,由長照保險來照顧病人。

台灣的賦稅負擔率比起上述各國都低,二○一六年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九,以這麼低的稅收,很難提出大筆經費來支持人數日增的長照需求。如果純粹以稅收來支應,不管再加入各種稅捐等,仍然是不足的,因此台灣要想比照北歐福利國家的長照體制,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世界衛生大會(WHA)於二○一六年通過了「老化與健康之全球策略與行動計劃」,在二○一六~二○二○的策略中,首次建議各國發展老人照護及長照體系,這是WHO繼成功推動各國「健康保險全面覆蓋」後的另一個重大里程碑。亦即在未來五年內,各國均將加速推動「老人整合照護及提高長照覆蓋」。

長照覆蓋率,台灣落後

邱文達指出,台灣的長照覆蓋率,在全球甚至於在亞洲都已經逐漸落後。日本實施介護保險以長達十七年,韓國也有八年;而台灣目前能夠照顧的長照病人,不到實際需求的四分之一。依照規畫,即使在長照2.0第二個十年結束後,也只能照顧一半的長照需求者。在另一方面,台灣有二十多萬名長照病人,是由外勞來照顧。外勞人數逐年增加,是全球少見的現象,對國家的形象也不好,未來在增加覆蓋率的同時,也期望能逐漸減少引進外勞。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