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美術名作談人生】 風雨過後陽光美(上)

文/王瑋名 |2018.04.05
1523觀看次
字級

文/王瑋名

三月十四日當代物理大師霍金過世,他於二十一歲時被診斷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症),還是活到七十六歲,他的「時間簡史」與「黑洞理論」對人類貢獻良多,令人尊敬、崇拜。他的生辰卻又有一連串的有趣巧合,霍金生於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和伽利略逝世的一六四二年一月八日同天;而逝世日期又和愛因斯坦生日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同天!

各行各業都有不懼疾病、不向生命低頭的勇士,在藝術界如莫內的白內障、雷諾瓦的關節炎、羅德列克的基因疾病,也有一直受疾病之苦如梵谷和孟克,但也因他們對藝術的執著,使作品永垂不朽。

在佛教中,《維摩詰經》的「問疾品」是有關疾病的最經典故事。維摩詰居士是金粟如來的化身,於過去世第三十一劫毗舍浮如來之時,是釋迦牟尼佛的兄弟。當今是位樂善好施、又善弘揚佛法的富翁,不僅眾菩薩被他指教過,甚至魔王、魔女也因他的教誨而皈依三寶。

某日維摩詰居士在家稱病,釋尊欲派菩薩前往慰病,卻沒有任何菩薩願意前往,於是世尊派大智慧的文殊菩薩前去,二人相見後互辯佛法,妙語如珠,精采萬分,一時仙女飛來散花,眾神圍繞心喜若狂,經文上敘述「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盛況空前。在他們對談中以「唯心淨土」及「不二法門」最為殊勝,後世各宗派尤其禪宗的影響最深遠。

如敦煌壁畫天寶年間的第一○三窟東壁的〈維摩詰經變〉圖,圖中維摩詰居士正迎接文殊菩薩,起身坐於眠床上,這種坐姿又稱自在坐姿,居士雖皺眉但嘴開微笑,我們看不出居士生病模樣,卻見自信又得意自如的姿態。這形象幾乎影響後代所有維摩詰經變圖造型,並深植信眾人心。

梵谷(一八五三~一八九○)幾乎和達文西、畢卡索齊名,他精采而短暫的一生屢屢被拍成電影。梵谷是荷蘭人,祖父、父親皆是牧師,從小父親就希望他繼承神職,他雖然百般不願卻不敢忤逆,於二十四歲被派至礦區擔任傳教士,因他認為礦區必須身著礦工衣服佈道才能與大家打成一片,卻與當時教會理念不合而失去工作,也因此向父親爭取從事畫家創作。

幾經波折,他接受胞弟西奧的金援,一八八二年到法國南部亞爾創作,高更也因受西奧請託前去和梵谷同住了六十二天,然而二人因對藝術理念不合,時常大吵而分手,他同時於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割下左耳。

梵谷因作品被輕視,生活貧困,親情、愛情、友情失利和村人嘲諷等壓力,二度住進精神病院,知名的〈星夜〉就是在精神病院治療時,往窗外夜空所見的寫生作品。

一八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傍晚,三十七歲的梵谷舉槍自殺,結束短短十年繪畫時光。卻留下八百餘件油畫作品及一千件素描,他的藝術能量是如此驚人,作品線條少有直線,情感在筆尖渲洩而出,油彩堆疊中顯現對生命的狂熱,就算精神狀況不佳,也要燃燒生命的火炬至終點,誠如他的名作〈星夜〉,那顆高掛天邊的弦月,努力照亮大地與星空!

人吃五穀雜糧,誰不會生病!生病是痛苦的,是令人恐懼的,但,就如維摩詰菩薩所認為,「執著」於惡念比生病更可怕,所以生病千萬不能喪志,小病要有信心,大病就更要有鬥志。

台灣上世紀八○年代有一生命鬥士──鄭豐喜,就是最佳例子,他的巨作《汪洋中的一條船》,說明了我們不該被疾病打倒!只要我們努力活著,雨後的陽光一定會眷戀我們。就像我的父親王雙寬大師,臨終前依然握著筆畫圖,完成他來世間的使命!(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