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老手牽小手 學童玩編織

 |2018.03.23
1185觀看次
字級
澳花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利用每周三下午練習泰雅織布。圖/張芮瑜

【本報宜蘭訊】每周三中午放學鐘聲響,學生各自回家,宜蘭縣澳花國小泰雅編織課輔班卻悄悄開課,小朋友各自排排坐編織起來,靜下了心,手卻沒閒著。編織班是澳花國小獨一無二的特色課程,老師陳羅桂枝是部落耆老,她笑著說:「自己的孩子當然要自己教。」

位於宜蘭縣縣境最南端的澳花國小,學生一半以上是部落泰雅族人,全校只有六個班級,校方除了擔起教育大任外,更肩負文化傳承使命。都會區孩子放學補才藝、進升學補習班,澳花國小的孩子則認真學習傳統的泰雅編織。

澳花國小從二○一三年開始泰雅編織課,位處偏鄉、資源不豐的澳花,師資來源多為當地耆老和校內具有藝術專長的老師,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時間,指導中、高年級學生練習泰雅織布,由部落編織「老手」牽著孩子們的「小手」,一線線縫起逐漸失傳的傳統文化。目前共有十二位女生參加,從二到六年級都有,不少小朋友從小看長輩編織,對於編織充滿興趣。

「學會編織法後,還要自己想出配色和花紋,做出獨一無二的作品。」陳羅桂枝說,編織法可以依樣畫葫蘆,一下就上手,但花紋和配色才是難處,學生必須自己設計出合適的組合,成品才會好看。

編到喊累 趁機教族語

泰雅編織初級稱「平織」,進階版則是「挑花」,織出成品的過程,有些動作須反覆進行,小朋友難免抱怨喊累,陳羅桂枝會趁機教幾句族語,讓課程更有趣;而走進教室當老師,貢獻一己之力,也讓陳羅桂枝增添了自信心。

大功告成的編織品可以變成鑰匙圈、髮箍、鉛筆盒等各種生活小配件,有的甚至可搭配3D列印成為口簧琴裝飾品,十分可愛。學生織好裱框後,不只可帶回家作紀念,優秀的作品還會被展示,並保存在校長室、會議室中,讓這項傳統技藝,得以永續保存。

澳花國小校長吳文成說,泰雅族傳統織布是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傳統編織課程,可以加強族群文化的認同;澳花國小是部落唯一教育場所,他未來希望學校能設置民族資源教室,結合社區共同保存、展示泰雅傳統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