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 1998】超級公民

文/蔡林縉 |2017.12.25
1789觀看次
字級

文/蔡林縉

開始一九九八年的故事前,我們先回到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五日凌晨土城看守所,冰冷的槍響震醒了台北陰鬱灰濛的天空——台灣最年輕的死刑犯,嘉義縣阿里山鄉特富野年僅十九歲的鄒族原住民青年湯英伸,永遠地回到他的故鄉了。

這起讓人震驚的社會事件要再追溯到一年多前的冬天。剛從嘉義師專休學的湯英伸離開家鄉隻身來到台北,在職業介紹所的安排下陰錯陽差到了間洗衣店打工。誰能料想到九天後,這個外型清瘦、誤闖都市叢林的年輕生命,竟逐步走向命運無光的那端?當年七月號的《人間》雜誌率先針對事件做了鉅細靡遺的追蹤報導,不僅記錄了湯英伸自首後法院的審理過程,也嘗試安頓受害者家屬遭逢巨變後的創傷,更揭露了當時職業介紹所在社會陰暗的死角潛伏的欺瞞和榨取,絲絲點點拼湊種種令人心碎的片段,只為追問:已然釀成的悲劇無可挽回,這個社會是否還有餘力撐出些許自省反思的空間?

隔年(一九八七)五月九日,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人間》旋即邀請各界人士共同商議救援湯英伸的最後可能。《自立晚報》在十二日刊登以「槍下留人」為標題的廣告,句句是對政府和社會最揪心沉痛的呼籲。不少文字和媒體工作者也陸續發聲。詩人莫那能哀嘆:「我眼睛瞎了,但我彷彿看到湯英伸徘徊在死亡的門口。我看到了山地九族的悲劇的縮影就在湯英伸身上。」獨立媒體「綠色小組」成員王智章點出湯英伸案「暴露了職業介紹所人口買賣問題的嚴重性」。詹宏志認為此事件「除了是一樁殺人案件之外,更是一樁大型的、複雜的、抽象意義的『體制罪行』……如果他犯了罪,整個社會都脫不了罪行。」黃春明則寫下:「教育和社會都應分擔他的罪愆……」

然而命運彷彿早已抉擇了預先寫就的腳本,湯英伸終究回到了他獄中家書裡那殷切想望的,「只能在夢中浮現的美麗家園」。

一九八七年六月出刊的《人間》雜誌(第二十期),記錄了整個救援行動始末,也讓湯英伸案不僅僅是一個社會事件,更是一次「文學事件」,一次跨越族群、藝文、媒體、學界、宗教、社運等團體的結盟串連。不久前,《人間》才剛報導過一月台北華西街「救援雛妓」的遊行請命,以及三月東埔挖墳事件所引發的抗議行動,而在《人間》的刻畫下,湯英伸的形貌被深深記憶。這次事件亦激起台灣社會關於死刑存廢、勞工權益、原住民族和弱勢族群權利的討論辯證。像是終於能夠傾聽莫那能詩裡的呼喊:

在這孤寂的夜裡/我的淚水淋淋/乃是因為我聽到同胞的哭泣/親愛的,告訴我/到底是誰帶來這麼多的苦難?

——〈親愛的,告訴我——給湯英伸〉

一九九八年,以短片《蘋果的滋味》一舉成名的導演萬仁,完成了他「超級系列」三部曲最終章《超級公民》的拍攝。影片由曾參與「綠色小組」的影像工作者鄭文堂、作家陳芳明以及導演萬仁共同編劇,劇情圍繞著一名原住民青年和漢人司機的相遇而開展。阿美族歌手張震嶽飾演的排灣族青年馬勒是名建築工人,因某天夜裡失手殺了工地主任而遭到槍決。蔡振南扮演的中年運將阿德,則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後代,年輕時曾積極投身社會政治運動,卻在理想幻滅後開計程車逃避猶如空殼般的餘生。就在那個夜晚,渾身血跡的馬勒偶然搭上阿德的車,兩人的命運因此有了連繫。

《超級公民》之前,湯英伸的形象已成為不同文本媒介中靈魂般的存在:如音樂人邱晨的《特富野》專輯(一九八七)、紀錄片導演吳乙峰的劇情片《赤腳天使》(一九八七),二○一四年更有馬來西亞導演柯汶利的短片《自由人》。《超級公民》雖未直接批判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結構性的歧視與暴力,卻藉著阿德的視角,一幕幕街頭抗爭的紀錄影像,逼使我們反思漢人中心的本土化和民主化運動所面臨的困境和侷限。馬勒的出現,讓阿德看到了表面上繁華絢麗的台北內裡隱蔽的幽暗、殘破、廢墟,也彷彿開啟了生命另一個可能的出口。

灰燼或許即是轉變和重生的契機。影片尾聲,兩個遊蕩的靈魂在深夜車站裡交談,火車聲轟隆響起,下一站是否就將見到天光?循著導演萬仁的路徑,《超級市民》(一九八五)逼視首都台北的浮華與罪惡,《超級大國民》(一九九五)走訪白色恐怖淒冷的墓地,讓瓦歷斯.諾幹不禁喟嘆:「誰來照耀我們原住民《超級大國民》?」《超級公民》縱然只是內省之路的一小步,卻也足以成為世紀末的一聲警鐘。

而世紀末的島嶼曾瀰漫著怎樣的旋律?不久前,阿美族郭英男先生〈老人飲酒歌〉的吟唱才在一九九六年的奧運會上悠揚,原住民歌手紛紛躍上舞台,原住民族圖像與多元文化論述看似蔚為風潮。《超級公民》沉鬱凝重的節奏,在台灣電影產業愈趨低迷之際顯得那樣不合時宜。然而,如同電影英文片名Connection by Fate訴說的,若這塊土地上各個族群因為島嶼獨特的重層殖民命運而牽繫在一起,那麼,當人們為彼此的存在和自由不斷前行,「超級公民」的故事,將於現在及更遠的未來持續地書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