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騎單車 重環保也要顧經濟

陳振源(台北市/國小主任) |2007.05.27
504觀看次
字級

交通部日前表示,將訂定國內自行車政策,讓自行車變成交通工具,並配合建立環島自行車路網與專用號誌,以及制定相關的安全規範,來保障騎自行車者的安全與尊嚴。教育部通令全國各中小學,將自行車列入教學課程,鼓勵學生騎單車上下學。體育司更將五月第一個周六訂為自行車日,大肆舉辦「無車日」活動。這些措施,無非是要鼓勵民眾多騎乘自行車。

政府大費周章鼓勵民眾騎乘自行車,主因不離騎乘自行車不會污染環境、能運動健身、可享受娛樂與休閒等三大功能。然台灣面臨轉型,經濟成長日漸趨緩,競爭力下降,此種攸關環保與健康的政策,若不能與經濟結合,效果將無法彰顯。

自行車速度慢,不符時間成本,難有效在長距離間移動。在寸土寸金與要求速效的工商業社會,既無設置自行車專用道的空間,更難擁有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悠閒。所以高唱經濟起飛的中國、印尼、越南、泰國等國家,都逐漸丟棄腳踏車,擁抱汽車。北京和曼谷的人們早已不愛自行車,上海有些地方則明文禁止腳踏車通行,新加坡更嚴重,全國到處立著「禁行腳踏車」的標誌。在這些高度重視經濟發展的國家,騎乘自行車無異是二等公民的行徑。

反觀推動自行車成為交通工具成功的荷蘭,大半以觀光與休閒作為後盾。荷蘭陸路平坦,專為自行車設置交通設施、標誌,在每個地區有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出租店林立,更特別的是,荷蘭於觀光區域規畫環狀自行車道路,藉此吸引民眾與觀光客騎乘自行車旅遊與休閒。

從歷史上看,過去汽車不普及,一切靠人力,自行車是重要交通工具。工業革命之後,機器取代勞力,人們擁有汽機車如過江之鯽。騎自行車並不符合社會潮流,說是時尚並不為過。若要回頭讓騎自行車變為主要代步工具,就必須考量經濟發展。其中,與觀光結合是一條值得努力的方向。殊不知,在有著高度工商業氣息的台北街頭騎自行車,被戲稱有「五好」:一來汽機車呼嘯而過,好可怕;二來自行車常被偷,好倒楣;三來市區到處坑坑洞洞,好危險;四來總找不到停車架,好可憐;五來到處是冒黑煙的汽機車,好不衛生。

畢竟台灣地狹人稠,汽機車充斥,空氣品質日益惡化,加上騎樓或人行道常被一樓住家或商家占用,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推動要做好配套措施,不宜貿然實施。為今之計,應先廣設自行車專用道於郊區或市區外圍,提高觀光、運動與休閒效益。至於在市區另闢專用道來鼓勵民眾騎乘自行車上下班、上下學,應該暫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