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冬季搔癢

文/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施丞修醫師 |2017.12.23
3440觀看次
字級
冬天喝桂圓紅棗茶很滋補,但如果皮膚易搔癢就不適用。 圖/劉榮春

文/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施丞修醫師

皮膚搔癢一直困擾許多人,尤其是冬天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與接觸性皮膚炎等等常見的皮膚病所引起的冬季搔癢日趨明顯。避免皮膚症狀惡化,了解如何保養,遠比事後治療來得重要。以下的生活小叮嚀,是我們經常忽略的地方,只要時時刻刻小心注意,安然度過寒冬絕對不是問題。

首先,洗澡的溫度不可過高。熱水器的溫度宜定在三十八度至四十二度之間,不要超過四十五度。不論水溫如何,離開浴室後皮膚會搔癢,就表示水溫過高了。這時,要把淋浴間的水溫調降至洗澡後皮膚不會搔癢的溫度,就是適合個人皮膚的水溫。

第二,不宜蓋厚棉被。厚棉被雖然能夠保持體溫避免受寒,卻會讓皮膚產生蒸饅頭效應,長時間的悶熱會造成半夜劇烈的搔癢,輕則不自知搔抓,重則劇烈搔癢影響睡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也會造成中醫所謂的肝火上炎現象而加重皮膚搔癢情況,形成惡性循環。比較建議的方式是,購買運動員所穿著的透氣及排汗材質的衣料,再加上一件保暖的衣褲,蓋上適當保暖的被子,以防不蓋被子太冷,蓋了被子又悶熱搔癢的窘境。

第三,暫時不接觸任何會溫暖身體或熱量高的食物(即便有營養),例如堅果類、奶蛋、蔥薑蒜辛辣類,桂圓紅棗茶、黃耆、紅棗、枸杞、四物湯等中藥類。許多一到冬天就會四肢冰冷的病患,經常想要為自己調補一下,結果適得其反,換得四肢冰涼依舊,皮膚反而發癢難耐,這種情形在脂漏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

第四,油性藥膏要小心使用。油膏不溶於水,容易在皮膚表層形成油膜,在溼疹疹粒清楚明顯且中間夾有水泡或大量滲液時,會阻礙組織液向外排出,同時阻礙體熱向外散出,加重溼熱內聚於皮表現象,引發劇癢。若皮膚乾燥脫屑,甚至易裂傷,則油膏藥品可以使用。因此,如中藥紫雲膏、西藥凡士林製品,皆要適當使用,才能達到保護肌膚的作用。

皮膚病的肌膚不僅嬌貴還容易鬧脾氣,照顧是否合宜,經常是好壞立判。有正確的觀念,不怕肌膚敏感化,必能減少皮膚搔癢機率,安然度過寒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