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誠意十足長壽菜

文/朱振藩 |2017.12.18
104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長壽菜」又名燒香菇,為明代的宮廷名菜。切莫視今日常吃的香菇為等閒,它曾是食用菌類的上上品,素有「菌中皇后」之稱,向為素菜之冠。早在宋朝《山家清供》一書中,即可看出其端倪;到了元代時,王禎的《農書》裡,更記載它的具體種植方法,並言及「新採趁生煮食香美,曬乾則為乾香蕈」,因而號稱「香蕈」,亦名香菇。

據浙江《慶元縣志》記載:李師頤在〈改良段木種香菇〉一則中,表示「諸父老相傳,龍泉、景寧、慶元三縣種菇,始於元末清初。明太祖奠都金陵,因祈雨茹素,苦無下箸物,劉基以菇進獻,太祖嗜之喜甚,諭令每歲置備若干,列為貢品。」此為香菇列為貢品之始。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有廉直聲,明太祖登基,以功封誠意伯。文章「氣昌而奇」,允為一代文宗。當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不久,正遇大旱,災情嚴重,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祈佛求雨,示與百姓同甘共苦,帶頭齋戒數月,胃口愈來愈差。劉伯溫從龍泉縣返回京城,帶上家鄉特產的香菇,浸泡後,燒製成菜,獻給皇帝品嘗。皇上尚未送口,即聞陣陣香氣,舉筷食罷,軟熟適口,鮮美異常,特賜名「長壽菜」,成為宮廷佳餚,四時享用不輟,留下一段佳話。

中國是最早食用及栽培香菇的國家,分別在春、秋、冬三季,生長在麻櫟、赤楊、毛櫸、楓香等兩百多種闊葉樹種的段木上,其中又以檀香樹上所產者香氣最濃,乃不可多得的珍品。

香菇按其品質,可分為花菇、厚菇、薄菇及菇丁。花菇之菌蓋,呈菊花瓣狀色紋,形圓整邊緣內卷,菌傘肥厚,質鮮嫩,香氣足,以霜雪後久晴所產者為上品,一稱北菇;其經烤製而成的乾香菇,醇厚香郁,風味比鮮品更加雋永。早年從日本進口的大花菇,一度成為最佳的伴手禮。

至於台灣的香菇,則以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所產的,品質特佳,播譽四方。此地在栽培之時,使用的香菇原木,主要為金剛樹、松香木,加上氣候適宜,因而一支獨秀,香、嫩、甜、脆俱全。大致分柴菇、包仔菇二種,前者柄瘦,奇形怪狀;後者柄粗,生產快速,其在風味上,遜柴菇一籌。在烹調運用時,由於它是素食的名貴食材,主要用於配製高級葷菜,以及製湯、冷拼,亦常出現於食療菜餚。

香菇既可作主料單烹,又能充輔料配用,適用於滷、拌、炒、烹、煎、炸、燒、燉和扒等多種烹調方法。其最著名的素菜有「半月沈江」、「香菇銀杏」、「栗子冬菇」、「清燉冬菇湯」、「香菇菜花」、「滷花菇」、「燴雙冬(指冬菇、冬筍)」等。我尤酷食後者,此菜以前為台北江浙館子的高檔菜,先將花菇或厚菇浸軟發透,必須用小火燜煮,使其吸足湯汁,再加冬筍同燒,除軟熟適口外,滋鮮味美極香。

至於漲發完乾香菇的汁液,乃調味與製湯的佳品,不可輕棄。又,新鮮的香菇,經炒或炸後,鮮甜脆香,挺有嚼感,與冬筍合炒的「炒二冬」,尤為節令名菜。而以鮮香菇置於火鍋內,特別生香鮮爽,但此菇至少得要厚菇,才能品嘗出好味道,如果用薄菇或菇丁,那就大為失色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