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遠景 殖民火星種萵苣

 |2017.11.16
1890觀看次
字級
阿聯太空總署主席哈里發(中)過去接受美方餽贈的阿波羅14月球任務紀念品。圖/美聯社
火星令人充滿好奇。圖為中國大陸位於青海的首個模擬火星基地。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兩年一度的杜拜航空展十二日開幕,為期五天的展覽除了傳統飛航工業,太空領域是今年的焦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殖民火星的願景不容忽視,不僅計畫發射火星探測器,還將與日本三菱重工合作,在火星上種植椰棗和萵苣,替未來石油世代結束後的移民做準備。

今年杜拜航空展吸引全球一千二百多家廠商參展,除了展覽與會議,還請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阿波羅15任務太空人沃爾登主講。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將於二○二○年從日本發射,與此同時,阿聯與三菱重工合作發展太空農業。

那顆行星 與阿聯的土地很像

阿聯太空總署資深戰略規畫員札迪說:「火星與沙漠有許多相似之處。阿聯的風景、土地,跟火星很像。」有鑑於此,阿聯決定重金投資兩個研究計畫,分別在火星上栽種椰棗與萵苣,以及番茄和草莓。札迪說:「當我們到了那裡,總要吃東西。」他解釋道,椰棗是與阿聯有象徵性關聯的食物,其他三樣則是科學家預期將在火星上栽種的食物。

這一切聽起來雖然科幻,卻存在潛在的關鍵經濟原因。阿聯,尤其是杜拜與阿布達比,正試圖刺激經濟,為石油世代結束作準備。阿聯大幅擴張旅遊業與航空業開始,相關產業及技術工程彭勃發展,如今,阿聯轉向科學與高科技範疇。

火星任務探測器計畫主任沙里夫說:「波斯灣區有一億名年輕人。我們希望他們在未來扮演關鍵角色。」阿聯總人口約九百萬人,其中一百四十萬人為阿聯公民。他補充說,「我們已經培養了許多工程師,但科學家並不多。火星計畫是純粹的科學任務。」

阿聯太空總署二○一四年成立,阿聯迄今在火星計畫上已投資超過五十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六百三十八億元),包括在航空展中亮相的火星探測器一比一模型。這枚探索衛星由一組特意挑選、全由阿聯公民組成的團隊研發,將探索火星的水資源並偵測大氣狀態。

阿聯已著手開發「火星科學城」,這是研究火星殖民的中心。這些位於沙漠中的圓頂屋占地約十八萬五千平方公尺,含生活空間、研究設施等,將調查水、食物及能源需求。

這項火星任務讓阿聯躋身為探索火星的九個國家之一。沙里夫說:「這表示我們投資設備與教育,科學、實驗和大學,這會非常龐大。」NASA阿波羅15任務指揮艙駕駛沃爾登認為,太空計畫需要國際合作,但欽佩阿聯的野心。

就算失敗 至少學會沙漠種菜

穆罕默德.賓.拉希德太空中心執行長沙班尼說,讓太空項目成為此次航空展焦點的用意是吸引國際專家參與。

就連阿聯領導人都形容,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宛如「史詩般的挑戰者」;就算所有計畫都如期進展,人類登上火星也是一百年後的事,亦或不會發生,但至少阿聯將培養波斯灣新世代科學家,並習得如何在沙漠中種植更多蔬果的技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