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幽思】阿嬤的火籠

圖與文/賽夏客 |2017.09.12
3048觀看次
字級
民國八十年間,我在街上轉角處的雜貨店,發現一個骨董──火籠,這是阿嬤當年抱在胸懷的取暖器,睹物思情,便央求商家賣我,因為阿嬤過世多年,容顏漸趨模糊,只有火籠留給我深刻的回憶。 圖/賽夏客

文/賽夏客

民國八十年間,我在街上轉角處的雜貨店,發現一個骨董──火籠,這是阿嬤當年抱在胸懷的取暖器,睹物思情,便央求商家賣我,因為阿嬤過世多年,容顏漸趨模糊,只有火籠留給我深刻的回憶。

火籠是用竹篾編織而成,上半部很像雞籠的樣子,下半部竹篾細小且編織緊密,裡面放著一個直徑約一、二十公分的磚紅色陶碗,陶碗是用來裝燒紅的木炭。

以前住在鄉下,隆冬特別嚴寒,住家建材多半就地取材的竹子、杉木、茅草等建造而成,處處坑坑洞洞縫隙多,外頭寒風像會鑽洞的野孩子,搗得人們直打哆嗦,老人家禁不起風寒,但有了火籠取暖,便能安然度過冷冽的寒天。

阿嬤長髮垂腰,挽個髮髻,穿的服飾很像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樣式,寬寬大大的,兩旁開岔,扣子斜扣,方便把火籠抱在懷裡,雙手藏在衣衫裡面取暖,手暖身體就暖。

通常母親炊煮時,在柴灶裡會保留燒紅的木炭,放在阿嬤的火籠裡,再夾些灰燼蓋在木炭上,以免快速冷卻,三餐都如此;有時半午半晚時,木炭燒盡,那就得起小火爐燒開水,放入黑木炭,同樣取其燒紅的木炭放入火籠,就怕老人家敵不過冬天。

有時,阿嬤要犒賞孫子,會在火籠裡埋下帶殼的花生,當火籠裡傳出細微的爆破聲,表示花生已烤熟。一群孫子圍繞在火籠旁,看著阿嬤像尋寶似的翻攪著灰燼,用筷子夾出一顆顆外表焦黑、裡面香脆的花生,然後你一顆、我一顆分著吃,那種齒頰留香是孩童最美好的記憶。

時光遞嬗,早期克難的禦寒火籠已消失在歷史洪流中,後來被水龜取代,水龜是裡面裝熱水取暖;很快地暖爐、電毯來接棒,生活更便捷,電一插上去或用手搓一搓,就暖呼呼的,所不同的是少了對年長者照顧與體貼的心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