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回首〈中華之愛〉

文/曹郁美 |2017.08.07
5036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中華之愛〉

中華中華,坦坦蕩蕩

我摯愛的大中華

要努力奮起,復我河山

讓青天白日普照大地

作詞/許乃勝

作曲/蘇來

演唱/施孝榮

解嚴三十年了,回首來時路不勝感慨。戒嚴時期我們高喊「我愛中華」,高唱〈中華之愛〉,解嚴之後這句話、這首歌卻成了爭議。

所謂戒嚴,是指國家在處於對外戰爭、內部叛亂、天災瘟疫或者財政經濟危機等狀況時,所採取的緊急措施。台灣的戒嚴時期為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起,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止,長達三十八年又五十六天。

在那兩岸對峙、漢賊不兩立的時期,台灣人民的自由與基本人權,包括集會、結社、言論、出版、旅遊等權利被限縮,即所謂黨禁、報禁、海禁、出口旅遊禁等;猶有甚者,民間常有人突然失蹤,不時傳出冤獄情事,俗稱「白色恐怖」。相對地,中華民國政府勵精圖治,推動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貨幣政策、公共建設等,台灣逐漸擺脫貧窮,生活趨向安定富裕,甚至在九○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還被新加坡媒體喻為「失敗者的奇蹟」。

換句話說,那是個高壓、禁錮時代,也是個奮起、昂揚時代。

可知威權統治是雙面刃,它少了自由民主,有時讓人不能呼吸;但只要你不熱衷批判,悶著頭向前衝,總有出頭之日。因為那時沒有藍綠惡鬥、沒有高房價、沒有電話詐騙……

在反共復國大業上,流行歌壇除了一般歌曲之外,還有禁歌、可出版但不可廣宣之歌曲、淨化歌曲、愛國歌曲等類別,好不熱鬧。

以禁歌來說,竟然有「唱一首禁歌,關你三年」的順口溜,可知當時的風聲鶴唳;既然有禁歌,就有完全相反、刻意打造的愛國歌曲出現,目的是為了消弭禁歌的氣焰,並鼓舞全民士氣。

據學者李筱峰統計,當時的愛國歌曲約有三百一十五首之多,若把定義相似的淨化歌曲算進去,則不勝枚舉。其中,應以劉家昌的創作傳唱最遠、影響最廣,〈梅花〉、〈中華民國頌〉最知名,〈黃埔男兒最豪壯〉、〈我是中國人〉、〈民國六十六年在台北〉也令人印象深刻。

我不知李教授的統計其內容為何、「愛國」的定義何在?但有一點應是肯定的,那就是歌詞中經常洋溢對故國山川的思念與鄉愁。這裡的「故國」並非台灣,而是中國、大陸,也就是中華民國遷徙來台之前的那片廣袤土地。余光中的詩〈鄉愁四韻〉,先後被楊弦、羅大佑譜曲,詩中的幾個名詞:「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這四樣東西台灣人何曾看過?更別說劉家昌所謂的「喜馬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了。

然而說也奇怪,在長期薰陶下許多人也跟著思鄉起來,或許是那年代赫塞的小說《鄉愁》當紅,我們也跟著矯揉造作、這也愁那也愁了。尤其是許多山川文物皆是由教科書堆疊起來的印象,實際上是沒去過、沒見過,竟然一下筆皆是長江、黃河、大漠、邊塞。

現在回想起來挺無聊,但當時卻甚時髦呢。(咦!我是在說自己嗎?)

大約一九八○年,金韻獎系列出現了兩首歌正符合上述特質,一是石破天驚的〈龍的傳人〉,一是得獎無數的〈中華之愛〉;在這兩首歌出現之前的〈美麗島〉,反而被打壓地很慘。

誰都知道〈龍的傳人〉是李建復唱的,但對新、馬的人來說卻是費玉清唱的。原因是當時國際版權制度尚未完備,台灣歌手至外地未經授權而翻唱別人的歌,此風甚為普遍。如此說來,費玉清接連唱〈中華民國頌〉、〈龍的傳人〉,以後還有〈國恩家慶〉、〈變色的長城〉等,簡直是愛國歌曲的代言人。

〈中華之愛〉的詞曲創作者是許乃勝與蘇來,他倆本是同學,故合作起來甚有默契。許乃勝在大學時讀中文系,本就熱愛中華文化,因此他寫〈中華之愛〉,日後寫〈中國的眼睛〉皆是原有風格的一脈相承。

〈中華之愛〉歌詞是這麼寫的:「黃沙蕩蕩,思緒澎湃如錢塘;黃沙蕩蕩,我熱淚聚成長江。歸去歸去,夢迴明媚的江南;歸去歸去,復我華夏的漢唐。」最後是「中華中華,坦坦蕩蕩,我摯愛的大中華。要努力奮起,復我河山,讓青天白日普照大地。」

當時許乃勝還是年輕小伙子,竟有如此濃烈的民族情感、家國之思以及反攻復國的大願,簡直是不可思議。這首歌交由施孝榮灌製在《拜訪春天》專輯中,他那豪邁、嘹亮、粗獷的歌聲唱起這首歌來,讓人熱血沸騰。本曲在該年度的唱片金鼎獎中,勇奪作詞、作曲、演唱之三項大獎,雖然是實力堅強所致,但也可看出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評審口味,就是要愛國愛家愛土地呀,彼時距離蔣經國總統宣布解嚴還有六、七年呢。

一九八○年,六位富有理想色彩的音樂人合組了「天水樂集」,類似今日流行的音樂工作室,他們是李壽全、蘇來、靳鐵章、許乃勝、蔡琴、李建復。雖然一年後即解散,但他們首開風氣之先,並留下《柴拉可汗》、《一千個春天》兩張甚具質感的專輯,是近代流行音樂史上不可忽略之事。此六人之中,蘇來與許乃勝置身其中。

由戒嚴走向解嚴,台灣度過了漫漫長夜。流行歌曲口味的變化,竟也隨著政治環境的震盪而上下浮動。〈中華之愛〉過去了,〈美麗島〉翻身了,我們感謝這塊土地千千萬萬人的努力,借著歌聲傳遞愛與信念,天佑台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