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筆仗】 張愛玲的器量

文/徐永鵬 |2017.08.03
1791觀看次
字級

文/徐永鵬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名的作家,在中國大陸、港台、海外都擁有大量讀者,但讀者不知道的是,張愛玲年輕時器量十分狹小。就連她的第一位丈夫胡蘭成在〈民國女子──張愛玲〉一文中,也曾這樣寫道:「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個人在佳節良辰上了大場面,自己的存在格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為她一點委屈受不得。」證之她與著名翻譯家傅雷的一場筆仗,絲毫不爽。

一九四四年一月,在上海文壇異軍突起的張愛玲,於名作家柯靈主編的雜誌《萬象》上,開始連載第一部長篇小說《連環套》,一九四四年五月,蟄居上海的著名翻譯家傅雷以「迅雨」為筆名,發表了〈論張愛玲的小說〉,這是最早評價張愛玲的論文之一。

在文中,傅雷對張愛玲寫作技巧大為讚賞,認為張愛玲填補了「五四」以後小說創作的空白。不過,在一番褒揚後,傅雷也批評張愛玲除《金鎖記》外,其它小說寫得並不好,且猛批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連環套》,稱:「她所寫的,倒更近於歐洲中世紀的歷史,而非她這部小說裡應有的現實。在語言上信筆所之,濫用舊小說的語調、節奏、風味、品格,全不講了。」傅雷的批評恰好也發表在《萬象》上,此後《連環套》戛然而止,只刊載了六期,便自行腰斬。

平心而論,張愛玲畢竟是第一次寫長篇,空間感出了問題,內容空洞、技巧過於複雜繁密,傅雷直指問題所在。當時,年輕氣盛的張愛玲風頭正勁,根本聽不進一點批評意見,很快以〈自己的文章〉回擊,稱「極端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我以為用《舊約》那樣單純的寫法是做不通的」。

然而,張愛玲為此還不罷休。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張愛玲在《雜誌》上發表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

《殷寶灩送花樓會》寫的是愛玲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校友殷寶灩愛上了有婦之夫羅教授;教授不離婚,殷寶灩喜歡教授但也不願意嫁給他,處境很為難。殷寶灩向愛玲求助,愛玲的建議是離開上海到內地去嫁個人。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張愛玲的這篇小說是諷刺傅雷的。

一九三九年,傅雷結識殷寶灩的原型──成家榴,恰好張愛玲與成家榴曾是同學,常有來往,意外得知成家榴與傅雷的緋聞。第一次寫長篇遭此重創,張愛玲自然會遷怒於傅雷;除了人物化名,故事完全照搬,還把自己寫了進去,名為愛玲,顯然在暗示,文中一切屬實。

在小說中,傅雷成了「古怪、貧窮、神經質」的羅潛之,而成家榴是「殷寶灩」,張愛玲借殷寶灩之口罵傅雷:「他那樣的神經病的人,怎麼能同他結婚呢?」小說發表後,成家榴和張愛玲斷絕了來往。

一九七六年,五十六歲的張愛玲重讀了《連環套》,並將此小說收進《張看》一書,這時她的意見比傅雷還激烈:「儘管自以為壞,也沒想到這樣惡劣、通篇胡扯,不禁駭笑。」距離一九四四年,已經過去了三十二年,借用張愛玲在書中常引用的一句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傅雷在〈論張愛玲的小說〉最後寫道:「一位華僑和我閑談時說起:『奇蹟在中國不算稀奇,可是都沒有好收場』,但願這兩句話永遠扯不到張愛玲女士身上。」證之張愛玲一九五五年去美國後,整整四十年,再沒有寫出一部好小說,傅雷的話可謂目光如炬,一語成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