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民進黨親中愛台 從善待陸生做起

執筆人:陳長文(終身志工) |2017.07.17
1196觀看次
字級

終身志工執筆人:陳長文

教育部表示,目前在大陸念學位的台生約萬人,在台念學位的陸生約九千多人,兩岸學生交流持平。然而,大陸當局減半陸生來台名額僅餘千人,還提優渥條件吸引台生赴陸就學,降低成績門檻、近乎國民待遇、獎學金、鼓勵留陸工作。此消彼長下,有台灣高校校長警示兩岸正發生招生拉鋸戰。長此以往,效應不容小覷。

三次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緊張。雖然陸委會、行政院都呼籲陸方不要干預陸生來台,並重申「政府歡迎陸生來台就學的立場與政策不變」,顯然沒打算「收緊、倒退」。但不少大陸家長看風向、難放心,而這歡迎之詞聽在陸生耳裡,不知是否諷刺與困惑?

二○一○年立法院決議「三限六不」措施,是馬政府為了開放陸生來台,避免在野黨杯葛的妥協之舉。而馬英九任內常與陸生互動交流、馬政府也直說努力鬆綁,陸生還可勉為其難善意理解。但是,同樣的限制措施,在蔡政府執政、兩岸氛圍惡化下,陸生感受的,大陸民眾聽聞的,會是溫暖還是反中?

當同班的外籍生可申請實習、打工,體驗多層次的台灣社會教育,陸生卻不能。要陸生把「差別待遇」視為「歡迎」,會不會太為難人性?

蔡政府是用什麼高度看待「教育」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其實,善待陸生,是最划算的戰略投資,培養知台友台派,要吸引更優秀的陸生,擴展與大陸社會、菁英、當局的對話;陸生也會將多元價值、制度切磋的種子帶回大陸。無論兩岸關係好壞、緊不緊張,學生交流都不該受影響。

以歐洲為例,一九八七年起「Erasmus計畫」鼓勵大學生享獎學金到其他歐洲國家的大學做交換生,迄今逾三百萬學生受益。歐盟是一個異民族、異語言、文化同中存異的複雜體,卻努力建構莫分彼此的認同感,避免再陷二戰悲劇。兩岸同文同種,難道不更應該推動類似計畫?

其實,政府既然同意陸生入境、留學,就等同歡迎;除非有特別狀況,應盡可能做到「賓至如歸」。陸生在台待遇,基於不歧視的平等,至少應比照外籍生(如打工、實習、健保費補助);而若考量兩岸長期交流和平戰略,更值得提供優於外籍生的條件,諸如獎助學金。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近日表示,將為陸生營造好環境、階段性檢討相關政策。教育部官員承諾努力鬆綁「三限六不」,但指出陸生納健保等措施「仍需社會的共識。」

但「社會共識」,很大部分責任,在於朝野政黨的引導。而最近就出現「形塑社會共識」的契機:賴清德6月拋出「親中愛台」說,強調「親中、愛台」兩不衝突,蔡政府與綠營紛紛跟進,形成「忽然親中派」。

親中、友中,在今年意外成為朝野政黨的「共識」。

很多人長期存在「中國、中共,傻傻分不清」的混淆。不少綠營人士常把對共黨政權的不信任及不滿,擴及到大陸社會與民眾;不少政客、名嘴無限上綱激化衝突,雖然謀得了政治利益,卻也四處播下仇中反中的因子,深遠影響了選民的心態與視野。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策就屢受深綠選民的壓力牽制。

筆者曾建言蔡總統為反中情緒踩煞車、以「先良制,後一國」的「一國良制」穩定兩岸關係。正如甫過世的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二○○五年也撰文建言民進黨政府採行「一國良制」,優先力促大陸制度轉型,對台灣長遠更有利。

民進黨既有勇氣決心轉彎「親中愛台」,如果不是「忽然的權宜」,就須儘快改變作法,與綠營選民溝通、教育選民。而在各種政策中,效果最大、成本較低的,就是從善待「又親中、又愛台」的陸生們做起,將心比心,鬆綁限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