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傳真 梅克爾反的不是美國 而是川普

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人) |2017.05.31
1473觀看次
字級

北約峰會結束之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回到德國,隨即在慕尼黑啤酒帳篷發表不尋常的談話,要歐盟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不能再完全依賴美國和脫歐中的英國。

這幾乎是梅克爾就任十多年來,對美態度最強硬的聲明。儘管她內容沒有提及美國總統川普,但大家心知肚明,這段不尋常的談話就是衝著川普來的,也用來反擊川普在北約峰會對德國和歐洲的諸多撻伐,「梅克爾反的不是美國,而是川普」。

梅克爾與其政黨(基督民主黨)向來是大西洋彼岸(美國)的友好者和親美眾派,川普當選後,德國即使多有疑慮卻仍釋出善意,梅克爾在二月時曾公開表示,「作為德國人和歐洲人,我們對與共同價值的跨大西洋(美國)維繫良好關係,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釋出善意的梅克爾當時仍相信,川普是「可溝通」的。

只是川普不僅不把歐洲放在眼裡,更將德國視為美國貿易的「頭號敵人」,一再放話抨擊德國。近日在北約峰會上,川普與布魯塞爾歐盟官員的閉門會議,川普藉由德國對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大罵「德國人很壞」,還對已在美國大規模設廠的BMW、戴姆勒克萊斯勒等車廠開砲,語帶威脅要他們不准去墨西哥設廠。

北約峰會上,川普砲轟防禦支出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二的北約成員國,這讓防禦支出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一點二的德國,首當其衝成為川普眼中釘。對於對抗全球氣候變遷而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川普也威脅揚言退出。然而,川普每個議題都與歐洲唱反調、與歐盟作對,也讓歐洲各國十分不愉快。

對於川普種種我行我素,歐盟首席貿易官員瑪爾斯托姆在德國《明鏡》周刊專訪時就表示,她不認為川普是個「反貿易者」,當上美國總統前,他就是專門跟貿易打交道的商人,「只是川普眼中的貿易是有贏家、有輸家的,但貿易對我們(歐盟)來說,卻是兩邊都能贏。」

川普的氣焰高漲、與歐洲站在對立面,顯然讓歐洲各國感受到壓迫而非友誼,《明鏡》周刊就形容,梅克爾這番談話是個轉捩點,她清楚地指出,她已失去與川普能有建設性合作的希望。

那麼,梅克爾與川普的嫌隙檯面化,回嗆川普後的下一步,德國和歐洲該何去何從?

《明鏡》周刊認為,梅克爾應該打鐵趁熱,將更多焦點放在法國,強化德法合作。德國外長加布里歐則提出更多具體強化歐元區的計畫,像是德法應該擘畫共同投資合作、共同防禦基金、以及更多外交緊密的合作政策等。

德國《世界報》則評論,梅克爾需要打造一個強大、且有行為能力的歐洲,但是「自己掌握命運」只是好聽的口號而已,歐洲的安全和軍事防禦,都仍與美國休戚相關,德國在這方面的自主性並不高。

但《世界報》也認為,儘管軍事國防仍屬美國掌控,但若美國與德國或歐洲在貿易上一直談不攏,中國大陸有機會與歐洲擴大貿易往來,將是贏家。

九月德國即將迎來大選,目前民調領先的梅克爾對川普強硬表態,無疑也爭取到更多德國選民的信任,而川普對北約或歐盟若持續施壓,都有可能激化出一個更團結的歐洲,則是川普不樂見的。

只是德國和梅克爾未來如何真正實踐深度整合歐洲的大任,恐怕還是得多費幾分力氣。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