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菜像啃肥皂 和基因有關

 |2017.05.31
2433觀看次
字級
香菜營養豐富,可以應用在多種料理上。世界上首家香菜專門料理店,「Paxi House 東京」的知名料理「炸香菜」。 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香菜有獨特的味道,常常是餐盤上一抹引人食欲的鮮綠,台式小吃總是在上桌前灑上一把切得細碎的香菜,無論煎煮炒炸、飯粥麵湯。但是,不同的人吃到香菜時會引起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人一碰就上癮,不喜歡的人完全不能忍受,還形容「香菜吃起來像啃肥皂」。對於這樣迥然的差異,有研究人員想要找出原因,發現有些人特別厭惡香菜可能與基因有關。

香菜又名芫荽,原產於中亞和南歐,據唐代《博物志》記載,西漢張騫通西域時把香菜引進中國。它之所以有香菜的美名,主要是因為它含大量揮發性香味物質「醛類」,也就是對於醛類的感受,影響了對香菜的喜好。

明明很好吃啊!

網路上近日出現一個話題叫做「吃香菜相當於啃肥皂」,《人民日報》的海外版官方網站報導,有很多外國人覺得香菜吃起來的味道就跟啃肥皂沒什麼區別,甚至有人認為香菜有一股塑膠味,還給它取了個外號叫「The Devil's Herb」,也就是「惡魔之草」;有喜歡香菜的人反駁,「明明很好吃啊!」「我還沒抗議老外愛放肉桂呢!」

對此有研究人員解開了「香菜之謎」,根據日前《Geelong Advertiser》的報導,來自澳洲墨爾本迪肯大學的研究人員,迪肯大學的感官和食品科學系專家基斯特教授(Russell Keast)說,人們對香菜的不同反應可能很大程度上與個人基因有關。

基斯特說:「人們的嗅覺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我所體驗的不一定是你所體驗到的,這可能隨著氣味含量、類型和各種自然變量而變化。人的感官受體決定了我們吃香菜時嘗到的味道。」他表示,基於每個人的嗅覺受體,香菜在一些人聞起來像肥皂,而不是其他人聞到的香料的味道。

另一位科學家也研究人們嗅覺對於香菜的反應,美國科學家研究員尼古拉斯埃里克森(Nicholas Eriksson)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指出,從三萬名受測者中做基因掃描發現,其中用來感受氣味的基因OR6A2,對醛類物質十分敏感,而香菜就含有大量這類物質,所以遺傳這種基因的人就會特別厭惡香菜。

喜愛與否 各地大不同

不過,討厭香菜在世界各地的比例大不相同,歐洲有一成七的人討厭,東亞地區二成一,經常在料理中加入香菜的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則有九成七的人喜愛它。所以研究人員強調,厭惡還是喜愛香菜並非只透過遺傳物質決定,文化因素的影響也相當大。

基斯特教授也建議,如果想克服對香菜的反感,可以試著將其與你喜歡的食物搭配一起來吃。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香菜富含多種營養素,其中維生素C含量為番茄的二點五倍,胡蘿蔔素含量為番茄的二點一倍,維生素E含量為番茄的一點四倍, 礦物質含量更遠勝於番茄,如鐵為番茄的七點三倍,鋅和硒為番茄的三點五倍等。

有營養師表示,香菜能調整胃腸機能,生食香菜可避免因加熱而造成的維生素C流失,所以建議在烹調完之後,可將生的香菜灑在菜餚上,既能增添香氣、豐富食欲,也能讓菜餚更具賣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