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旗津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文與圖/洪菀蔆 |2017.05.08
4229觀看次
字級
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的蓮花紀念碑。 圖/洪菀蔆
今年春祭學童直笛表演。 圖/洪菀蔆

提到高雄旗津,多數人腦中浮現的,大概是燈塔、砲台、老街跟海產,其實旗津還有個深具多重歷史意義的文化地標: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年長一輩的人,可能更熟悉它的舊名「二十五淑女墓」。

在台灣六○年代的出口導向時期,為了吸引外資賺取外匯,開始設置加工出口區,發展勞力密集的產業,廣大基層勞工的辛勤付出,創造台灣經濟起飛榮景。民國六十二年,旗津一艘老舊的民營渡輪,滿載了要前往前鎮加工區上班的女工,結果渡輪翻覆,造成四十六人受傷、二十五人罹難的重大事故。而二十五位受難者都是年輕女性,年紀最小者只有十三歲,許多人還不滿現今法律規定童工需滿十五歲之標準。

礙於民間習俗,單身未嫁女姓身後未能列入原生家祠,經家屬與各方奔走,高市府將其集體合葬為「二十五淑女墓」,後來透過民間團體倡言,應正視這起事件代表的工殤意義,以及女性勞動者為台灣經濟付出的貢獻,於是民國九十七年,「二十五淑女墓」改建遷葬,於旗津三路現址,設立「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立有蓮花雕塑紀念碑,公園周邊經過綠美化,更易使人親近,對年輕一代來說,以往墓園牌樓、墓碑意象,已不甚熟悉。

清明時節前後,市府每年在此舉辦春祭,代表城市轉型過程中,毋忘歷史傷痕,謹記勞動者的付出。剛開始,紀念儀式的參與者,除了受難者家屬代表、公部門相關單位,還有勞工團體、性別團體及學界人士等。近年來高市府勞工局逐步將春祭時間挪前,跟婦女節更為接近,凸顯其性別意涵,也廣邀旗津在地三所國小的師生家長參與,還安排學童音樂表演、碑文朗誦、寫生比賽、舞蹈表演等活動,為感傷肅穆的紀念儀式,增添了活絡的氛圍。當地居民與遊客更常來訪了,沖淡不少舊時淒清蕭瑟之感。

這個歷史事件可以從性別平權、勞動安全、鄉土教育等層面加以析述,但隨著受難者家屬日漸凋零,他們也擔心春祭出席者會不會愈來愈少?幸而讓紀念儀式搭配多元活動的模式,擴大了在地居民參與,讓人看到這段歷史被記憶的方式,有更多樣的可能性。

當地國小老師就說,現在每年春祭已成了學校的重點活動,學生都搶著報名參加,沒報名上的孩子,也會由家長帶著私下前來參與。而位於公園後方的「旗津生命紀念館」,為原本旗津公墓區改建而成,現代化的設計兼具觀景功能,搭配旗津海洋風貌,也讓民眾想入內參觀,不會有敬而遠之的距離感。

歷史即生活,雖然上網「估狗」勞動女性紀念公園,還是有一些帶著靈異色彩的敘事,但也有許多介紹公園由來的文章;日後,當地學童長大外出念書、工作,可以跟更多人介紹,這個紀念公園如何與他們的童年產生連結,用更溫馨的回憶,來紀念這段歷史,在更多人的心中,追懷勞動女性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