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24節氣

文/陳牧雨 |2017.04.25
4225觀看次
字級
螢火。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⓫小

為農曆六月之節,每年在陽曆七月六~八日,太陽位於黃經一○五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意思是小暑時節,天氣雖然熱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

〈時令解〉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鷹乃學習。」

唐.元稹《小暑六月節》︰「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二○一七年小暑時間:七月七日(六月十四日)早上五點五十分。

⓬大

農曆六月之氣,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太陽到達黃經一二○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意指天氣已達最熱的時候了!

〈時令解〉說︰「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古人認為螢火蟲是在每年這個時候由腐草變成的。土潤溽暑:土地很潮濕;大雨時行: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

宋代黃庭堅有〈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一詩︰「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蘄竹是湖北省蘄春縣境所產的竹子,可用以製成簟、笛、手杖等物,在這裡泛指笛子。

詩人在大暑時節,聽人吹笛,並形容笛音像水底的遊龍那麼矯健,而吹笛的人似乎不是凡人,而是居住在廣寒宮的仙人。可是再怎麼說,酷暑還是令人不舒坦的,因此,寄望笛音能洗秋空熱,也希望笛音能化做一陣清涼的霜風。

二○一七年大暑時間:七月二十二日(農曆六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點十五分。

⓭立

農曆七月之節,每年在陽曆八月八或九日,太陽到黃經一三五度。

這一天是秋天開始,從此,氣溫由最熱的大暑逐漸下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秋(立秋)。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氣爽的秋天即將來臨。不過立秋後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不過整個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立秋又稱交秋。

〈時令解〉︰「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唐代李益〈立秋前一日攬鏡〉︰「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滿鬢雪,明日對秋風。」歲月不饒人,明日秋天已到,卻只能以兩鬢白雪來面對了!

二○一七年立秋時間:八月七日(農曆閏六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三十九分。

處暑

農曆七月之氣,每年在陽曆八月二十二~二十四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一五○度。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

〈時令解〉說︰「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宋.蘇泂〈長江二首〉其一:「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整首詩道盡了新涼的可貴,可也直指歲月倥傯,人間易白頭的無奈,更期待禪心如青草,綿延不斷。

二○一七年處暑時間:八月二十三日(農曆七月初三)早上六點二十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