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 報恩

星雲大師 |2017.03.25
2372觀看次
字級
中華文化倡導「報恩」的美德;就是在佛教裡,到處也都有「報恩」的思想。
北島佛光山的櫻花盛開,讓來訪的信眾、遊客帶回滿滿歡喜。圖/資料照片
孫子認真專心幫阿公洗腳,回報平日照顧。 圖/資料照片

中華文化倡導「報恩」的美德;就是在佛教裡,到處也都有「報恩」的思想。

報恩是人類倫理的根本,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肯得報恩,他必定心有餘力,才會自願說我要去報恩。因此,懂得報恩的人,才是富有的人;貧窮的人,哪裡會有力量去報恩呢?報恩的人,也可以說都是有情有義的人,都是社會上善良的、正派的人;相反的來說,無情無義、不知恩惠的人,必定是自私自利的人,如佛陀講所是「非人」之類。

國家保護我們,我們要報國家的恩;父母養育我們,我們也要孝養他們。佛法僧三寶,給我們心靈的安慰、身心的安住,三寶對我們也有恩;甚至於一切眾生、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對我們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恩人。

「報恩」本來是人類很正常的一個倫理關係,是很好的文化思想;只是佛教裡面有一句話,我常常感到有一點意見。例如,信徒對寺廟布施建築工程、裝塑佛像、印刷經典、供養大眾,那麼寺院裡的出家人都說:「你真發心,阿彌陀佛將來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

出生成長 處處受人恩德

我覺得奇怪,這許多信者布施給寺院,從生活上給予我們協助,為什麼沒有想到我要來回報他們,反而要讓阿彌陀佛來報答呢?我認為我們出家人,太推卸報恩的責任了,好像什麼人對我怎麼好法,都是應該的;什麼人對我有種種的恩惠,都要讓佛祖去代替我們報恩。因此,佛教人士沒有自我的感恩,自我的回報,自我的社會服務,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不合乎道理。

我認為報恩的思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去承當,我們既然到世間上來,所有享受到的都是別人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要懂得幫助別人,才是回報恩惠。

現在一些年輕人,從出生下來就要靠父母養育,靠社會給予各種的支持;他慢慢成長了,在二十歲大學畢業以前,可以說都享受到人間給予他的恩德,他對別人也從未有過貢獻。

但是,這些年輕人卻常常對父母不滿,對老師不滿,對國家社會也不滿,對很多的士農工商都不滿。我就想到,人間那許多的大眾,對你的恩厚如山,你怎麼連一點感謝都沒有?老是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好。你想想,這樣的做人合理嗎?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要把人做好,先要學習報恩。從童年的時候,在家庭裡讓父母歡喜,這就是報恩;及長,在學校裡讀書,對同學、朋友服務,這就是報恩。甚至於老師教我們的,也不要嫌他這個教得不好,那個教得不好,所有今天世界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不都是那許多他不服氣的老師,把他教到成功的嗎?為什麼對老師不知道感恩圖報呢?

對社會也不可以怨恨。你看,坐在家裡面,報紙把全世界的新聞都送到你的眼前;坐在家裡面,打開電視機,那些演藝人員,拿出渾身的氣力表演給你欣賞,這還不夠對你的恩惠嗎?你能不感謝嗎?

所以,光是享受人間的所得,自己還要產生種種的不滿,不知道彼此有互利的關係;做人的道德這樣欠缺,要想將來在國家社會裡出人頭地,就是做到什麼大的官員,那也都是一些官僚,經商者也充其量都是奸商。

做人根本 助人回饋做起

世間上每一個人,例如外國那許多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們一句話,雖然沒有和我直接影響,不過在經濟、政策各方面,可能都對我有利,我在無形之中,都享受到他們那一句話給予我的方便,可以說都是恩人。

甚至於就是貧苦的人士吧,接受我幫助,我也要感謝他,讓我有機會為社會做一點功德,讓我為這許多苦難的人,盡一點做人的風度。所以,給人還要感謝別人,才是報恩。

現在人類由於自己的貪吝,都希望別人對我好,別人給予我,我老是接受,就表示我貧窮;如果我能可以幫助別人,給予別人,那我就是富有,我就是一個報恩者。在這個世間上,我們所以要提倡報恩,是在告訴大家做人的根本道理;你要想做一個健全的人,就先從報恩做起。

儲財於信徒

過去大陸的叢林寺廟,都是靠田租、房租以維持常住日用所需,例如常州天寧寺,每年需要二、三十位莊主外出收租,大約半年才能回來;因為寺院的田地差不多有台灣大,甚至附近幾百里內也都是寺院的田地。這是由於過去皇帝,不是只供養某一塊地,有時是撥一個縣或幾個縣給寺廟,像天寧寺、金山寺,收一年的田租,往往可以維持二、三年。

現在台灣寺院的經濟不像過去大陸的寺廟,可以靠田租,靠房地產,大部分依靠納骨塔、法會、信徒護持等,因此信徒的錢不能隨便亂用。我常告訴弟子,要「儲財於信徒」,對於十方的供養,我取之有道,不敢受太大的布施,並且希望信眾能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況下量力而為。所謂「不自苦」,就是布施時不感到困難;「不自惱」,就是布施後不感到懊惱。因為我覺得正信佛教的弟子,要重視自己家庭以及事業的需要。

平時我們不輕易化緣,讓信徒儲蓄充足,富有起來了,佛教才能富有,等到需要時,信徒就會支援;如果經常要信徒捐獻這個功德,贊助那項佛事,等到有一天,信徒們不勝負擔,佛教還有什麼護法長城呢?我也一再教育信徒,布施不一定著重於金錢,出心、出力的布施也一樣有功德,同時鼓勵信徒要有正確合理的生財之道。我認為,佛教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儲財於信徒」。

佛教對財務的看法,主張僧團財產為僧團所有,而且都是十方大眾的,非個人或私有。財產一定要放在福田庫,才算是合法淨財;個人不儲錢,但僧團團體的錢則愈多愈好,以利弘法之需。

佛光山開山時期,大家辛苦建設;等到開山完成以後,又陸續開辦出版社、佛學院、美術館、大學、人間衛視、人間福報等佛教事業,可謂所費不貲。雖然如此,我也不輕易向信徒化緣,我更主張化小錢不要化大錢,化緣更要化心。

當初建設佛光山時,捐獻者最多一萬元,萬元以上者很少,大部分都是靠著「每人一元」累積而起。甚至後來籌建南華、佛光大學,我也倡導「百萬人興學」,即每個人每月贊助一百元,讓廣大的社會大眾都有能力參與建校。因為小額的布施能夠源源不斷,生生不已,不但持續長久,而且可以廣結善緣,使大家都有種植福田的機會。

享有的妙處

世間上的人都喜歡「擁有」,擁有權利、名譽、地位、富貴;認為:「這是『我的』,你們不可以跟我分享,你們不可以侵犯『我的』所有。」假如世間所有都給你,當你執著這些「擁有」,唯恐有一天失去,那麼再多的擁有,又能增加你什麼快樂?增加你什麼幸福嗎?

「擁有」是需要有福德因緣的,如果福德因緣具足,該是你的,它會來找你;不是你的,就是煮熟的鴨子也會飛走。強烈的占有欲,只會讓你貪得無厭,深受其累,得不到解脫的快樂。世間追求「擁有」、「占有」,都不是最好的,反而懂得「享有」,那個「享有」的世界與人生更加寬廣。

花朵不是我的,我可以享有花的美麗;日月星辰供我欣賞,山河大地供我行走,花草樹木供我觀看,芸芸眾生與我結交,這個世界都是我的。天氣寒冷,我可以晒太陽;這裡不好,我可以另外選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你建大樓,我可以進來,哪怕只是躲個雨;你有錢買電視機,我買不起,不過沒關係,你坐著看,我站著看,也可以吧!這個世界只要它跟我有緣分,何必獨自擁有、占有呢?

你擁有,我不嫉妒你、不障礙你;你發財,錢財雖不是我的,不過我為你歡喜。你得獎、你出人頭地,獲得榮耀,我也同感歡喜;因為雖不是我的,不過我享有你的歡喜。甚至你待人好,人家尊敬你,你感到歡喜,你就能享受別人給你的喜悅。

世間上,你所「擁有」的,不一定都能為你所「享有」;不是你所「擁有」的,也不代表你就不能「享有」它。在時間上,即使你「擁有」人生百歲,但是你曾「享有」幾時的清閒?在空間上,你「擁有」華屋美廈千萬間,但是你曾「享有」多少個清酣無夢的睡眠?在人間裡,你「擁有」家人,家人是你的嗎?你「擁有」事業,那些事業未必能帶給你安穩、知足。

有時候,給人也是享有,服務也是享有;享有給人的歡喜、滿足。所以,享有的人生,不一定要跟人家競爭才得到。世間上任何東西我們都可以享有,不需要苦苦占為己有。懂得享有的人生很幸福、很安樂,因為不會有人嫉妒我、壓迫我、搶奪我享有的一切。

真正說來,世間沒有窮人!因為樹木花草都供我欣賞,山河大地都給我行走;我擁有了天地日月,我不貧窮。所以人生能共有、共存、共榮更好。

既然這個世間上,我們不可能樣樣都擁有,何不存著「享有」的美好心情?世間的一切,只要你「享有」它,這些天地的萬事萬物,也都能為你所擁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