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你我他 《鋼鐵英雄》中的反戰思惟

文/中玄 |2017.02.04
1538觀看次
字級

文/中玄

當年史伯(史蒂芬史匹伯)以《搶救雷恩大兵》一片,描繪戰爭中槍林彈雨撕裂阿兵哥身軀的血肉橫飛,令人驚心動魄。沒想到二○一六年換成梅伯(梅爾.吉伯遜)以《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打造另一場血淋淋的戰爭場景,更是慘不忍睹。這兩部電影,與其說是戰爭電影,其實都是導演透過戰場的可怕來宣揚反戰的思惟。

好在《鋼鐵英雄》前半部還算是文藝戲,不致讓觀眾從頭到尾喘不過氣來,故事也以真實事件為文本,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爭英雄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堅持不帶槍,也要上戰場,更發揮救人的力量,在美軍登陸沖繩島的鋼鋸山脊戰役中,衝至最前線當醫務兵,搶救了七十五位受傷的同袍,他的表現鼓舞了大家的士氣,終於讓部隊達成任務,戰後,杜斯也接受了杜魯門總統的表揚。

本片和《搶救雷恩大兵》一樣都是闡述戰爭的意義和價值。《搶救雷恩大兵》描述一個家庭中其他三兄弟都為國陣亡了,剩下一個還在戰場中的雷恩大兵,為何值得勞師動眾,犧牲不少人也得將他從戰場救回?

《鋼鐵英雄》中的杜斯,本身信奉宗教,心中的信念就是不可殺人,堅持不拿殺人的武器——槍,而他之前在國防工廠工作,本也無須去當兵的,他為何堅持入伍,又是第一線殺敵的步兵連隊?這完全是戰爭中的氛圍所致。

若國家的處境是因道義而戰,民眾與國家的意願一致,在戰爭中,士兵可以為國家生,為國家亡,而不怕危險。杜斯因見珍珠港事件,美軍受襲,燃起了他一片奮不顧身也要報效國家之心,即使不能拿槍,也要上戰場。

本片對軍中的體制和法規,當然有所探討,而後半部戰爭的慘烈,更應讓執政者想到孫子所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該隨便將國家推向戰爭的深淵,否則,許多年輕人就是要陷入如此血淋淋的處境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