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語 人生四德

文/心保和尚 |2017.01.15
2322觀看次
字級
心保和尚 圖/人間社
道德是判斷一個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是評價一個人的尺度。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範,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 圖/人間社

道德是判斷一個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是評價一個人的尺度。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範,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

道德具有普適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分,全皆適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使他有警覺自身的功能。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

中華傳統道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精神,以三綱四維、五常八德為代表,可以說是基本道德,也是我們的道德基礎與基石。

在《星雲法語》中,大師特別提到,人應該要有美德,有四種人生的美德必須要培養,如下:

第一、智慧的泉源,在於寧靜的內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聰明,有智慧,如何才能讓自己有智慧呢?《大學》云:「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智慧的泉水,淵源於寧靜的內心,靜心就如濁水沉靜後才能照物,所以每一個人,每天都要有不少於一個小時,屬於個人寧靜的時間,甚至一星期中,不能少於半天、或者三個小時的寧靜時刻,如此才能反省過去與規畫未來。才智第一的諸葛亮,亦以:「寧靜致遠」為座右銘,因為靜才是智慧的泉源。

第二、忍耐的施予,在於慈悲的胸襟:我們對於世間要施予仁愛,怎麼樣才能把仁愛給人?必須具備惻隱之心。有了惻隱之心,才能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與樂拔苦,才能視人如己出,才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佛陀在因地修行時,就是具足悲憫眾生的慈心,才能「割肉餵鷹」、「捨身飼虎」;觀世音菩薩因為具有大慈大悲,才能聞聲救苦、隨處應現。所以忍耐的施予,在於慈悲的胸襟。

第三、勇敢的表現,在於堅忍的意志:自古以來,能夠在艱難險境中獲救重生者,或是殘而不廢受人肯定者,他們都是因為有堅忍的意志力,才能不被逆境打倒。科學家伽利略說:「現實的生活是一座熊熊的煉爐,通過熬煉的,才能成為精鋼;通不過熬煉的,便淪為殘渣。」如果你想通過現實大冶洪爐的磨練,就要有不怕困難,勇於接受挑戰的堅忍意志,所以勇敢的表現,在於堅忍的意志。

第四、願力的實踐,在於無私的奉獻: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天地、日月因無私,所以能成其大;我們每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有無私的願力。如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了濟度眾生的四十八大願,而成就莊嚴殊勝的極樂淨土;地藏王菩薩,也立下誓度無量眾生的大願,所以能成就道果。我們也可以立志作一個善人,造橋鋪路成就眾生;作一個有學問的人,將自己所學福利社會,造福人群。所以,願力的實踐,在於無私的奉獻。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要耐得住、耐得長、耐得久,必須要養深積厚、培養美德;能夠具足各種能力、德行,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履險如夷。所以人生的美德有四種:

第一、智慧的泉源,在於寧靜的內心。

第二、忍耐的施予,在於慈悲的胸襟。

第三、勇敢的表現,在於堅忍的意志。

第四、願力的實踐,在於無私的奉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