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甜麵筋別出心裁

文/朱振藩 |2017.01.09
176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有些人一上年紀,就喜歡吃點甜的,似乎是返老還童,也有養生的作用。我的一些文友們,飯後若沒有甜點,總感覺若有所失。如果是神交古人,最最讓我心儀的,首推大文豪蘇軾,他始終嗜食蜂蜜,而且是無此不歡,堪稱為一大奇葩。

據宋人陸游《老學庵筆記》的記載:「仲殊長老豆腐、麵筋,皆漬蜜食之,人多不能下咽。東坡亦酷嗜蜜,能與之共飽」。而這兩位老兄,除愛吃蜂蜜外,也愛吃蜜漬品,豆腐也就罷了,麵筋不好消化,兩位長者對坐,一起咀嚼麵筋,這個場景很有趣,充滿著想像空間。

關於麵筋的起源,明代四明主人及黃正一這兩位,均在其著作《家常典記》與《事物紺珠》裡指出:麵筋為梁武帝所作,時當南北朝時期。宋人吳自牧《夢梁錄》中記載,在當時的市面上,麵筋的吃法很多,有筍絲麩兒、麩筍絲假肉饅頭、乳水龍麩、五味熬麩、糟醬燒麩、麩筍素羹飯等,燒法多元,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給。

中國的素菜中,常用豆腐、麵筋、蘑菇、水筍,號稱「四大金剛」。而別名「麵根、素肉」的麵筋,在烹調運用時,既可作菜餚主料,又能充當配料,且可和眾多葷、素食材搭配,亦是有名百搭菜之一,適合多種烹調方法。另,它除了手撕外,也適合用各種刀工加工,切成塊、片、條、絲、丁、末等形狀,不僅可作冷菜、熱炒、湯羹、小吃,亦可當作餡料使用。

具體言之,水麵筋的結構,像極了肌纖維,經過適當處理,非但可製成素雞、素鵝、素鱉等仿葷菜式,同時紅燒或滷煮後的素腸,則酷似豬腸菜品。

有「最清純」美譽的麵筋,宋人王炎對它讚不絕口,曾撰〈山林清供雜詠〉一詩寫道:「色澤似乳酪,味勝雞豚佳,一經細品嚼,清芳甘齒頰。」只是用此燒菜,在南北的口味上,幾乎都是鹹酸,極少燒成甜的。即使偶爾製作,或用白糖水煮,或以糖、醬油煨之,只算是個家常菜,恐難登大雅之堂,更無法登席薦餐。

近百年光景,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其西門外的江家池畔,有個老飯莊,坐落小巷中,生意興隆,叫做「匯泉樓」。在看家菜中,有道燒麵筋,以甘甜取勝,乃其所獨有,他家難仿做,致食客盈門;由於卓犖不群,曾收錄於《中國名菜譜》內。

這款「甜燒麵筋」,其製作要領為:將水麵筋撕成條狀,約一寸半長,加少許甜麵醬、溼澱粉,先抓勻上色。接著花生油燒至八成熱時下鍋,炸至棗紅色撈出。鍋裡則添清水,加白糖、桂花醬等,待其溶化,再把水發蓮子、水發白果、焯過後的荸薺片、玉蘭片和麵筋,一起倒入鍋內,並以文火收汁,一見湯稠,另澆花椒油,盛盤內即成。

此菜色澤光潤,味美香甜,堪稱絕妙。我心儀甚久,路過濟南時,未得空一試,盼機緣成熟,得一膏饞吻,享無上口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