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史多元面向 理解佛陀本懷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大樹報導 |2016.12.19
1210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大樹報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二場A場次,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李利安教授及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黃國清教授主持。

發表人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教授程恭讓、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董群、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徐學、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各自從經典、教史、大師經歷、創意、學術等不同角度,為人間佛教提供豐富多彩的詮釋觀點。

程恭讓以「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人相應》思想主題及其對人間佛教的價值」為題,評析「僧信平等」、「性別平等」為佛光山理論思想與實踐上的獨特理念,這兩個議題正是現代漢系佛教轉變的重點。因此他提出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人相應》作為經典依據,說明尊重性別平等正是佛陀本懷。

董群從佛教史的觀點,說明人間佛教推行困難,在唐朝就受到質疑。來到現代,星雲大師則提出「提升自我」、「入世重於出世」、「利他重於自利」等觀點來面對。董群認為人間佛教不離現實生活實現解脫,通過世俗指向神聖,應以中道的方法論來理解人間佛教,進一步推進人間佛教的深化。

闞正宗以「抗戰勝利後青年星雲佛教改革的萌芽」為題,說明星雲大師受到佛學院教育的啟發,想革新佛教,但時局動盪,一九四九年春後隨軍來台,輾轉各地,最終落腳於宜蘭。在抗戰勝利後,辦理各種佛教教育,包括建立中小學、大學、佛學院等。

這些心路歷程,記載在大師青年時期所寫的〈回憶比現實美麗—略談勝利後京滬一帶的佛教〉一文中。

徐學推崇星雲大師的創意,說明大師的創意來自於生活的智慧及內在長期不斷的修持,與佛門的「空」理相依相生。

龔雋認為「傳統」並不是定型化,而是從歷史的源流中塑造出來,佛門並不是只有「正統」及「異端」兩分法。星雲大師懷有宗教師的擔當,所以探討人間佛教,不只是學術史的討論,還要顧及精神史的部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