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孫中山的時代精神 (6-5) 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6.12.02
2078觀看次
字級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3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5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6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7

文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彩色復原╱陳怡靜、游勝傅、徐丹語、徐丹寒、吳濬伊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儘管內外挑戰不斷,但中華民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從1927年到1937年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黃金十年」,無論在現代法治訓練、國民教育振興、基礎設施建設,都呈現了飛躍的進步。

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東北挑起事變,並趁機占領全東北,隔年扶植清廢帝溥儀,成立偽滿州國,同時又在上海挑起事端,接著又進逼山海關,軍事侵略行動接踵而至。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力尚需累積為考量,避免與日軍全面對抗,以便爭取時間,由德國購買新式武器裝備,作日後長期對敵作戰的準備。

同一時期,中共在贛南成立中央蘇區,並在各省偏遠農村山區成立蘇維埃政權,進行「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以招募農民參加紅軍。國民政府實行了五次軍事圍剿,1934年10月紅軍主力由瑞金脫困,在國軍部隊的圍剿下穿越數省,抵達陝北延安。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蔣中正主席遭張學良部隊挾持,後來事件和平落幕──國民政府停止剿共,紅軍則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十八及團軍和新四軍,國共二次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近郊宛平縣蘆溝橋演習,藉口一名士兵失蹤,挑起事端,進而引發全面抗戰。蔣中正在抗戰聲明中指出:「如果戰端一開,則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抗戰之初,日軍挾優勢武力,從南北兩路進犯,中國政府依原訂計畫,以時間換取空間,在淞滬一帶,抗擊敵人三個月,粉碎日軍「三月亡華」的妄言。中國軍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表現了無畏的民族精神。

1937年12月,日軍攻進首都南京,實施報復性的「南京大屠殺」,我受難軍民高達三十萬人,卻也激發了更堅定的抗戰意識。1938年10月,日軍占領華中重鎮武漢,抵達了戰略的終點,從此中日兩軍在遼闊的土地上作戰,中國儘管艱苦,日本的國力也大幅耗損,終至鋌而走險,於1941年12月發動珍珠港事件,同時攻擊東南亞,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英蘇同盟成立,中國的民族聖戰與國際反法西斯戰線連為一體。在短短三年間,中國成功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在開羅會議中確定台灣光復,創建聯合國,國際地位大幅提升,百年桎梏一夕解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迎來了最終的光榮勝利。遭受日本半世紀殖民統治的台灣,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日據時代興建的台北市公會堂,改為中山堂,並於10月25日舉行了台灣光復儀式。此時離中山先生過世僅有二十年,中國實現了抗戰勝利的目標,驅除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而在各種政治和教育的場合,必然懸掛孫中山先生的遺像,象徵他的精神始終是中國人奮鬥的指引。

❶日軍在孫中山畫像前簽署投降文書:1945年8月21日的芷江受降現場,蕭毅肅將軍表現出下令日軍投降的姿態,主要儀式歷時一小時十七分,其中大部分是大聲宣讀何應欽的投降命令,在眾目睽睽之下,今井武夫等人無疑如坐針氈。芷江受降的現場布置是孫中山畫像,以及著名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❷民眾歡送一七九旅將士奔赴太原會戰前線:1937年10月,日軍陷北平、天津之後,續入忻口、娘子關,再沿同浦鐵路和正太鐵路夾攻山西省會太原,我軍一七九旅赴前線作戰,太原市民前來車站送行。火車鳴笛,在濃煙中緩緩駛離,軍民皆振臂高呼,抗敵士氣高昂。

❸台灣義勇隊之台灣少年團:1939年10月,台灣少年團團員在浙江金華進行操練,隊伍整齊,進退自如,令人刮目相看。日據時代,台籍青年李友邦嚮往國民革命,前往廣州追隨孫中山,就讀於黃埔軍校。抗戰爆發,李友邦組織旅居大陸的台灣人成立「台灣義勇隊」,他們的子女則組成「台灣少年團」,從事抗戰宣傳工作。

❹向孫中山像致敬:1943年4月,宋美齡女士訪美期間,特別前往三藩市華埠聖瑪利亞廣場的孫中山塑像前敬獻花圈,照片中從右至左分別為孔令侃、宋美齡、中國救災協會駐三藩市主席B.F.Fong、孔令偉和中華民國駐美領事。

❺台灣民眾列隊歡迎國軍:1945年10月,台灣光復,國軍部隊初抵台灣,受到台北女學生的熱情歡迎。遭受日本半世紀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對於重歸祖國懷抱的一刻,莫不歡欣鼓舞。孫中山革命期間曾三度到台灣,興中會的成立也源於甲午戰爭,因此台灣光復成為實踐孫中山遺志的重要成就之一。

❻重慶的勝利遊行: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國密蘇里艦向同盟國投降簽字後,第二天重慶舉行大規模的勝利遊行,共有四萬多人參加,熱鬧非凡,猶如嘉年華會;百萬市民陶醉於歡樂中,抗戰期間所受的苦難,終得一洗。

❼南京城中華門前英烈千秋:1938年1月15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南京保衛戰的報導,其中標題為「通往勝利的道路,日軍攻打南京城後南門外未打掃的現場」,頭版這張照片非常少見,南京城牆上遍布彈痕,城門也被炸出一個洞,地上陣亡的我國軍人,和中華門上「誓復國仇」的標語出現在一起顯得格外壯烈,反映國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英烈千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