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感懷】杜鵑鳥

文/檳榆 |2016.11.10
3652觀看次
字級

文/檳榆

杜鵑,亦名子規,又名杜宇。《禽經》:「子規蜀右回杜宇。」按杜宇,本古蜀帝名。《華陽國志》:「魚鳧壬後有王曰杜宇,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會有水災,禪位其相開明,升西小隱焉。」《成都記》:「杜宇死,其魂化為鳥,名謂杜鵑,亦曰子規。」有稱其為杜魄者,如「望鄉台上秦人在,學射小中杜魄哀。」詩句所指,乃杜鵑鳥也。

杜鵑鳥似同斑鳩大小,口大尾長,嘴扁平,上嘴喙末端稍曲;背羽黑灰色,腹羽白色,間有黑色橫紋。相傳不自營巢,生卵於鶯巢代育也;與「鵲巢鳩占」之典故,有「異曲同工」之妙。

杜鵑為候鳥,春來夏留,冬天去矣,不聞其聲;故四川人俗稱杜鵑為陽雀,適應和煦的暖陽氣候也。杜鵑鳥有幾種鳴聲,短鳴「咕咕咕」的,多叫聲為「李貴娘」諧音;故蜀人別稱陽雀為「李貴娘」。猶有纏綿悱惻的傳言:陽雀乃望帝化變,念念不忘其愛后,故日夜鳴啼呼喚「李貴娘」,「淚血染成紅杜鵑」矣!民間想像傳說,多情多意,頗富遐思,使人感嘆不已。

不過,我在四川鄉居十多年,看到的陽雀不少,杜鵑啼鳴也時有所聞,所謂「杜鵑啼血」,就是沒有親見過。我不敢說此乃騷人墨客渲染手法,姑信其真,以顯民間故事之美,蘊涵感情之濃郁也。

永哦子規、杜鵑的詩詞歌賦,多帶感傷哀怨,有感而發,動懷由衷也。如「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杜鵑沉夜啼鳴,發人深省,思緒縈繞也;「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子規啼啼鳴聲聲催,盼得春來莫辜負春,愛惜春光念頭,迴旋不已;「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中雨如煙;鄉村四月聞人少,纔了蠶桑又插田。」子規勤鳴,成了「催農鳥」,功莫大焉。

「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遊子遠離,夜深不寐,聞杜鵑鳴啼,格外使人感懷,倍加思念矣;「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異鄉作異客,久未歸去,最怕杜鵑聲聲啼鳴,惱人愁人也;「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如杜甫這等大詩豪,都為子規啼鳴,而動心忍性,修持免得愁更愁;「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思念之詞,杜鵑聲聲鳴,雨打梨花音,都惹人懷愁思憂而掩窗閉門,紓緩感觸而已;「問誰猶有憑闌處,可堪杜宇,空只解聲聲,催他春去。」此詞句雖乃春暮送春之意,實含送別之情,以及催歸的內蘊;「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千山萬水家鄉路。」有人以為杜鵑鳥鳴有時似若「不如歸去」音,故杜鵑亦名催歸鳥,離鄉別境的遠地遊子,夜深人靜時,最難堪催歸鳥的呼喚啼叫,感動至深!

我離家鄉而廣東再至台灣,幾十年未聽聞杜鵑鳴啼,當然再未看過子規鳥。三十多年前我住過石碇鄉間,有次像似林野有陽雀鳴聲,我喜出望外,惜乎短短幾聲,就成「絕響」,從此再也聽不到「子歸(規)」聲了。我回四川家鄉探親四次,都在冬天或春節,與陽雀無緣。今年三月,我因故又回鄉里探親,曾許願有眼福耳福,看聽到羽化的杜宇頻叫「李貴娘」,滿足鄉思,了我宿願,乃此生之幸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我亦傾心托杜鵑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