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的圓滿修行

文/人間社記者薄培琦 |2016.11.06
1887觀看次
字級
慧昭法師 圖/人間社
永藏法師 圖/人間社
陳曾四欣居士 圖/人間社
劉宗澧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薄培琦

福慧家園共修會上周日由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主持,邀請淨業林堂主永藏法師、凱景集團董事長陳曾四欣、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劉宗澧共同談論「大乘佛教的圓滿修行」之議題。

慧昭法師首先點出人間佛教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是以菩提心為主,菩提心可分為願菩提、行菩提、勝義菩提。以無住的心發菩提心,即是願菩提;以無住的心行六度等大乘一切善法,就是行菩提;以無住的心成佛,就是勝義菩提。六度是大乘佛法的圓滿修行,統攝一切善法。

陳曾四欣分享經營公司之道,以幸福企業為目標,有盈餘首先回饋員工,如同大師所言,有耕耘才有收穫。大師也說布施要不惱人、不自惱。陳曾四欣認為布施更要護持正法。至於法布施,她分享在旅行途中經常隨身攜帶經本,和身邊的人互動,藉由誦經隨緣接引。而無畏施則要以自身為榜樣,把親友家人照顧好,自然達到社會祥和。

提到忍辱波羅蜜,劉宗澧認為忍要做到八風吹不動,並以大師為例,只要是弘法度眾的事情,一定會努力堅持去做,就像當初開山,大家都說這是鬼都不來的地方,大師不為所動,仍堅持要開山。很多佛光事業,大家都說辛苦,但大師還是堅持做了,不因別人的稱讚與批評而動搖,只要是對的,就堅持做下去。劉宗澧指出,大師說過唯忍能安,跟著大師的開示去做一定沒有錯。

關於禪定,大師說過禪定是安身立命的修行,也是一切六度的動力。永藏法師表示,佛光山就是一個大禪堂,遇到很多事情,可以自我驗證心的禪定力,這個功夫很重要。《六祖壇經》云:「不思善不思惡」,禪心就是不思善不思惡,如果只在意禪堂的形象,一旦離開禪堂,就會失去禪心。

在《人間佛教戒定慧》一書中,星雲大師分析何謂內禪外定?他以蘇東坡的詩偈為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這是外禪;「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便是內定。

慧昭法師提醒大眾,不要把自己快樂的鑰匙交到別人手中。禪定,正是收攝散亂的心,惠能大師說:「外離相即禪,內不動即定。」禪的重點就在離相,為何要離相?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不能離相,快樂、不快樂都將受限於此。

關於持戒,陳曾四欣特別有感,提及受戒後如果有逾越之心,自己就有戒法提醒,以往因為應酬很會喝酒,身體一直不舒服,曾經五年天天打針。她自受戒後就一直持齋,身體也自然而然變好。受戒還可以防非止惡,陳曾四欣受菩薩戒後,發願生生世世饒益有情,事業也愈做愈成功。

劉宗澧分享精進,從小父母建立「家」是大家的觀念,在家庭裡培養感恩心,學習分工整理家務。早年父母搬遷到澳洲,出了國門進了佛門,在澳洲接觸佛光山,除了工作,家人也有共同的信仰,多了一分助力。至今同事都一起做早晚課,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相成就,春節也一起共修團拜,不僅擁有同事的情誼,更是修持路上的同參道友。

講座最終,慧昭法師請與談人各提一句話總結,永藏法師分享:「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陳曾四欣分享:「誦經求智慧,以三好、四給為行門。」劉宗澧提出《華嚴經》法語:「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慧昭法師總結行六度要能無我,「無我才能大慈大悲,才能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眾生,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行六度修一切善法,才能成就佛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