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窈窕淑女採野蓮

文/朱振藩 |2016.08.08
2004觀看次
字級

約四十年前,初讀《詩經》時,即對第一首裡的〈荇菜〉,引發一些聯想。因為這荇菜,為何參差不齊?先是順水流動,接著逐一採摘,最後挑選完成,均出淑女之手。而註解書上的解釋,每語焉不詳,有看沒有懂。直到三十年前,有次前往美濃,不僅見其身影,而且品其滋味,終於撥雲見日,一窺其奧妙處。

美濃位於高雄市,居民多為客家人,以生產菸葉聞名。但據故老相傳,約當清代末年,當地的祖先們,從家鄉移民時,帶來一種野菜,植於一湖泊中(現稱為中正湖)。水草茂密豐美,食之耐嚼且鮮,成為野蔬來源,由於外表像蓮,遂稱為「野蓮仔」。

起初極為罕見,食客爭相宣傳,終成美濃特產;早年既來到美濃,不嘗嘗此野蓮仔,有空入寶山之歎。

其實,這野蓮仔說穿了,就是荇菜;見於《詩經.周男》,其地在今陜西。它是龍膽科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多分枝,沉入水中,生長許多不定根。上半部的葉對生,其餘部分互生,葉近於圓形,飄浮水面上;葉柄細長而柔軟,基部變寬抱莖。花的色澤金黃,開時「彌覆頃畝」,在陽光照射下,每見泛光如金,亦有花小而冠白者,稱之為小莕菜。廣泛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以及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生育於池塘及水流緩慢的溪河中。是以在台灣得見此菜,也就不足為奇了。

荇菜而今通稱莕菜,此說法出自《爾雅》的注疏。其疏指出:「叢生水中,葉圓在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短短幾句,描繪傳神。只是享受其美味者,豈江東(即今江南)人士而已?

至於〈周南.關睢〉篇之〈參差荇菜〉,說明女子在河邊採荇菜,引發男子的思慕。而當時採收水生野菜,不像今日這般,可以隨興任為,尚有階級之分,並有所謂的「后妃采荇,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之語。而這些女子採來的荇菜,當作野蔬食用,嘗其細嫩莖、葉,吃法則是用米粒煮羹,享其脆嫩滑柔。

荇菜雖四季可食,但冬春之際,陽光微弱,葉片較黃,莖部較老,口感略遜;一旦到了夏秋兩季,日照充足,葉片轉綠,嚼之脆嫩,誘人饞涎。此外,它的根在水底,亦有特別用法,《爾雅.注》即云:「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也。」顯然是個不錯的下酒菜。

以往在中正湖畔淺水處,一人腿深左右,即能探手採摘。湖中心深丈餘,唯有撐起竹筏,從筏上躍水裡,潛入湖底淤泥,撈起整叢野蓮,有它個三、五叢,即夠一家食用。後來水質惡化,野蓮逐漸消失,乃移植至它處,仍種農家池塘,作零星的栽培。目前種植已多,也不再是野蔬,人們便改其名,管它叫做「水蓮菜」。

水蓮菜在食用前,需在水中揉搓,既除去草菁味,亦助莖部軟化,然後切段下鍋,先川燙再冰鎮、涼拌,即成美味;如果選擇快炒,可選用薑絲、鳳梨、豆豉、蒜片等佐味。我個人偏好後者,其色翠白相間,其味馨香帶脆,值此炎炎夏日,真是消暑雋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