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師道

曹麗蕙 |2016.06.16
6278觀看次
字級
無論是本國生、新二代,還是外配學生,碧華國小老師彭麗琴(中)都秉持著有教無類的教學熱情。 圖/記者楊祖宏
碧華國小老師彭麗琴看見學生成長,就是最大的快樂與滿足。 圖/記者楊祖宏
碧華國小老師彭麗琴(右)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 圖/記者楊祖宏

總統蔡英文喊出新南向政策,讓台灣社會目光再度聚焦新住民二代(以下稱新二代)。本報推出兩版「尋找失落的師道」專題企畫,記錄三位熱血老師為新二代無怨無悔的付出關懷,以及一群交通大學教授熱情推廣科普教育,義務到新竹偏鄉帶領山中孩子做實驗,四年來跑了近六十場,透過一則則故事得知:「師道」並非高掛廳堂的匾額標語,而是在充滿關愛的身體力行中……。

碧華國小老師彭麗琴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一大早新北市碧華國小低年級教室裡,導師彭麗琴喊了一聲:「佳儀(化名)來領聯絡簿。」佳儀乖巧地來到導師桌前,「這是用越南文寫給媽媽聯絡事項,要讓媽媽簽完名交回來喔!」佳儀聽後乖巧地點頭。

佳儀是新住民二代,父親身陷牢獄,現由越南籍母親撫養,家裡是低收入戶,媽媽每天得在工廠工作到晚上九點,中文口說已不流利,遑論看中文字。「開學不久後,我發現佳儀一邊跟媽媽說功課寫完了,一邊跟我說功課忘記帶。我就請晚上補校的越南學生把聯絡事項翻譯成越南文,媽媽也可用越南文留言,雙方都能如實了解孩子學習狀況。」

解決完親師溝通問題後,彭麗琴開始導正孩子說謊、取巧的心態。她對佳儀說:「媽媽中文不好,妳就是媽媽對外溝通的橋梁,媽媽那麼相信妳,若發現自己被騙,會不會很難過?若因為妳騙人,將來失去別人的信任怎麼辦?」佳儀反省後沒再犯。後來不但認真學習,成績優異,還會主動幫助班上另一位新二代同學,指導他功課。一年級時,經由全班票選贏得模範生殊榮,並得到校內國語朗讀冠軍。

為體諒媽媽辛勞,八歲的佳儀將洗衣曬衣、掃地拖地等家事一手包辦。她小小的願望是「讓媽媽快樂就好」。最想跟媽媽、老師說什麼?她歪著頭,思索一下,「我想跟媽媽說:您辛苦了,我以後會好好孝順您。我也想跟麗琴老師說:謝謝老師幫我申請獎學金和早餐券,我今年升三年級後,就要離開老師班上,但我會好好照顧自己,請老師不要擔心。」

懂得欣賞媽媽家鄉文化

爽朗大方的彭麗琴老師,活力十足,完全看不出年近五十,任教二十七年的她,白天教低年級學生,晚上教補校,每年都會教到三至五名的新二代,補校學生中超過一半是外籍配偶(以下稱外配);她也是新北市國際文教輔導團的成員,曾獲台北縣推動新住民教育有功人員,目前協助新住民母語線上教材編撰。

碧華國小有一千八百多位學生,新二代約占六分之一,「新二代在口語表達問題不大,但書寫上較易分不清形似字,如『班』和『辨』常被視為同一字。」班上另一位新二代世傑(化名)就是如此,「現在若不協助他,將來會影響他的閱讀和理解,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

世傑比較害羞,起初不想讓同學知道媽媽是越南人,有一回彭麗琴拿著補校學生送的越南椰餅,跟班上小朋友「炫耀」說:「好好吃喔!」聽到老師的稱讚,讓世傑忘情喊說:「我有吃過,媽媽有做給我吃」。

又有一次,彭麗琴帶來方型越南粽,大家七嘴八舌好奇詢問粽子怎麼不是三角型?她就讓世傑介紹越南粽和台灣粽的差異,不僅讓世傑更有自信,也讓他慢慢懂得欣賞媽媽家鄉的文化。

教孩子也教媽媽

「老師,上次我老公打我,我就報警了」、「老師,我上課時數已能辦理身分證,我要去打工賺錢」、「我生孩子後要照顧小朋友,不能來上課……」聆聽一則則補校學生的故事,彭麗琴也比一般人更了解新住民家庭遭遇的難題。

除了致力補校教學,彭麗琴也是新住民母語師資培訓的老師,讓外配有機會發揮母語教學長才。且一旦外配走出去,拓寬眼界,學習更多知識技能,建立自信,便能推動整個家庭成長,提升新二代教育。

謙稱僅是盡本分

六月五日是星期天,對彭麗琴來說卻比上課日還忙。「當天一早我先送越南服給學生,再和母語師培班學生討論要開設的泰語課程內容,接著趕去參加補校學生辦的外配姐妹會活動,晚上回家洗澡後,埋首新住民線上影音教材的編寫……不知不覺就寫到天亮了!」彭麗琴笑著細數當天「趕場」般的行程。

問她為什麼願意為新二代、外配的教育投注那麼多心力?她急忙回應:「沒有特別付出,我只是盡老師本分而已」。

對彭麗琴而言,單純看到學生成長,就能讓她感到快樂與滿足,她打開電腦大秀她的FB,笑說:「人家在FB上喜歡炫富,我最喜歡炫的是學生的作品,瞧!他們才二年級,畫出的心智圖是不是很棒!」

或許就是這開朗的笑容與教學的熱忱,讓彭麗琴二十多年來,如陽光般溫暖了每一個學生的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