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 1919 五四與飛過海峽的蝶

文/陳允元 |2016.06.13
2472觀看次
字級

文/陳允元

台灣很小吧。是,台灣很小。台灣文學很狹隘吧。不,世界很大。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歐戰結束的翌年初夏,北京有三千名大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走上街頭,抗議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處置的不滿。這場被稱為「五四運動」的遊行,原本從愛國運動出發,後來卻在各個層面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陳平原曾以「一場遊行、一份雜誌、一本詩集」分別象徵「政治的、思想的、文學的五四」,而「一本詩集」指的便是胡適(一八九一—一九六二)於一九二○年出版的中國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兩年內即增訂兩次,銷售萬冊,成為中國新文學之經典。同樣在一九一九年秋天,一名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日本詩人安西冬衛(一八九八—一九六五),移居在日俄戰爭後轉為日本的租借地、滿洲之玄關的大連。幾年後,安西在這裡結識了年輕的瀧口武士、北川冬彥、城所英一、富田充,創刊詩誌《亞》(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共三十五號),發起了反對民眾詩派之冗蔓雜蕪、提倡詩之純化與緊密化的「短詩運動」。他筆下那匹纖弱的蝶,拍著翅膀飛越了廣闊的間宮/韃靼海峽,成為日本現代主義詩運動的先聲。

幾年之後,兩位出身日本殖民統治下之台灣的青年──張我軍(一九○二—一九五五)、楊熾昌(一九○八—一九九四),分別抵達了新文學運動已成燎原之勢的北京、以及現代主義詩運動方興未艾的東京。一九二三年十二月,曾服務於新高銀行廈門支店的張我軍自廈門前往上海,翌年三月轉赴北京,準備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四月,他在《台灣民報》第二卷第七號發表〈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陸續向台灣的舊詩壇發出檄文,點燃了台灣「新舊文學論戰」的烽火。他感嘆:「我們台灣的人,識二國文學(日本和中國)的那麼多,況且此二國都是最近的師表,正可借此來把陳腐頹喪的文學界洗刷一新。而事實卻不如此做……與現代的世界的文壇如隔在另一個世界似的,這是多麼可痛的事呵!」(〈糟糕的台灣文學界〉,一九二四),並在〈請合力拆下這座敗草欉中的破舊殿堂〉(一九二五),介紹了中國新文學運動最重要的理論主張──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一九一七)的「八不主義」、以及陳獨秀〈文學革命論〉(一九一七)的三大主張,「引率文學革命軍到台灣來」。

一九三○年左右,投考佐賀高校文科丙(法文)卻一敗塗地的楊熾昌,在東京放浪三個月,頻繁出入在銀座的喫茶店「古倫邦」等,「在那裡喝茶,聽音樂,以好奇的眼光繼續看著聚集於喫茶店的文人們在暢談的姿影」(楊熾昌,〈殘燭的火焰〉,一九八五),後插班就讀西村伊作主持的「文化學院」。此時,當初那匹起飛自大連的纖弱的蝶,已在中央文壇襲捲起名為「新精神」的現代主義風暴。因照顧患病的父親不得不提前返台的楊熾昌,一九三二年起,陸續在《台南新報》發表詩作、詩論、組成風車詩社,介紹超現實主義的詩風。據事後回想,此舉旨在「敘述世界詩壇的最新動向以及現代詩的革新之道」(楊熾昌,〈回溯〉,一九八○)、「對台灣詩壇鼓吹新風」(林佩芬訪談,〈永不停息的風車〉,一九八四)。

在北京體驗了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張我軍,與在東京接觸了日本現代主義詩運動的楊熾昌,透過理論的轉介與實踐,影響了台灣文學發展的不同階段──更正確地說,開啟了台灣文學發展不同的新階段。一九二○年代中期,新文學在張我軍開闢的「新舊文學論戰」戰場中取得了主流的位置。隨著新文學的發展、深化,一九三○年爆發了「台灣話文論戰/鄉土文學論戰」,使用中國白話文或台灣話文、「鄉土」的概念範圍等,都廣泛地引發了討論。論戰的發生,也代表著移植而來的觀念,不斷與殖民地台灣的語境對話、並在地化。在台灣話文論戰/鄉土文學論戰正酣的一九三○年代,一批以日語書寫、以文化藝術發展為職志、懷抱著「進軍中央文壇」之夢的本島作家也形成了。楊行東發表於《福爾摩沙》創刊號的〈對台灣文藝界的期望〉(一九三三)即謂:「和文的文藝表現!這是我們將來最能大展身手的唯一武器……想要完整呈現生動的現代感、尖端的現代情緒和蓬萊情緒,不用和文就難以做到……我們徹底希望文藝界能發展出有台灣特色的風貌,同時又不希望它的發展僅止於『台灣』這個小圈子。」

楊熾昌正是這樣的實踐者。儘管進軍中央文壇稱不上太成功,也終究沒能在殖民地台灣順利推動起像日本《詩與詩論》那樣風靡一世的現代主義運動,但台灣畢竟沒有在世界的現代主義運動中缺席,並開創出有別於日本現代主義與台灣寫實主義的「台灣現代主義」的新風貌。當然,除了張我軍與楊熾昌,還有非常多台灣作家不斷在國境與語言間移動著、閱讀著,急切地想告訴台灣他們所看到的世界、讓台灣試試各種有意思的新方案。

一九一九,五四運動發生,安西冬衛渡滿。一個在遠方發生的起始,蘊含著難以預測的路徑與終點。思潮是流動的,人是移動的。台灣很小,但世界很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