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垃圾 奏出地方新生命

 |2016.05.18
1114觀看次
字級
浮浪共樂團歡唱表演方式獨樹一格。圖/潘欣中

【本報屏東訊】墾管處輔導生態旅遊的屏東縣滿州鄉里德社區去年在駐村藝術家指導下,以海漂垃圾當打擊樂器組成樂團,居民戲稱是群「烏合之眾」,自我解嘲取名「噗嚨拱(閩南語:意指人無所事事)」,沒想到獨特的演唱方式暴紅,成了「里德之光」。

里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宋仁宗說,這個偏遠小村落的居民非老即少,發展也受到國家公園法限制,過去以「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情過日子,導入生態旅遊,村子就活了起來,樂團成立後屢獲邀演肯定,讓居民很開心。

滿州鄉里德村目前居民百餘人,以打零工、種牧草、紅龍果維生,墾管處導入生態旅遊後,部分居民兼職當導覽解說員;藝術家陳錦輝去年進駐,用藝術和音樂豐富里德居民的生活,愛玩打擊樂器的他,用浮筒、漂流木等海漂垃圾當樂器,陪老一輩居民「玩音樂」。

宋仁宗說,里德有原住民、閩南、客家族群,老一輩居民將會唱的恆春民謠、原民歌謠全部用上,隨著不同曲調節奏敲敲打打,他再以里德的開墾故事為歌詞,附合曲調,行銷里德,去年底「處女秀」表演,就博得滿堂采,外界開始邀約,有人提議何不組團。

團員古堅謀說,有人戲稱這個十多人樂團是群「烏合之眾」,沒想到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亮眼表現,大家自我解嘲乾脆取名「噗攏拱」,因獨特又熱絡的表演方式,成功帶動活動氣氛,並成了地方表演的常客,後來改名「浮浪共」。

樂團每周練習三次,七十四歲獨居的曾文雄說,子孫輩都到外地,加入樂團讓他重拾活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