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墾管處輔導生態旅遊的屏東縣滿州鄉里德社區去年在駐村藝術家指導下,以海漂垃圾當打擊樂器組成樂團,居民戲稱是群「烏合之眾」,自我解嘲取名「噗嚨拱(閩南語:意指人無所事事)」,沒想到獨特的演唱方式暴紅,成了「里德之光」。
里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宋仁宗說,這個偏遠小村落的居民非老即少,發展也受到國家公園法限制,過去以「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情過日子,導入生態旅遊,村子就活了起來,樂團成立後屢獲邀演肯定,讓居民很開心。
滿州鄉里德村目前居民百餘人,以打零工、種牧草、紅龍果維生,墾管處導入生態旅遊後,部分居民兼職當導覽解說員;藝術家陳錦輝去年進駐,用藝術和音樂豐富里德居民的生活,愛玩打擊樂器的他,用浮筒、漂流木等海漂垃圾當樂器,陪老一輩居民「玩音樂」。
宋仁宗說,里德有原住民、閩南、客家族群,老一輩居民將會唱的恆春民謠、原民歌謠全部用上,隨著不同曲調節奏敲敲打打,他再以里德的開墾故事為歌詞,附合曲調,行銷里德,去年底「處女秀」表演,就博得滿堂采,外界開始邀約,有人提議何不組團。
團員古堅謀說,有人戲稱這個十多人樂團是群「烏合之眾」,沒想到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亮眼表現,大家自我解嘲乾脆取名「噗攏拱」,因獨特又熱絡的表演方式,成功帶動活動氣氛,並成了地方表演的常客,後來改名「浮浪共」。
樂團每周練習三次,七十四歲獨居的曾文雄說,子孫輩都到外地,加入樂團讓他重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