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

文╱羅慧茹 |2016.05.06
2144觀看次
字級

文╱羅慧茹

農夫就像一位藝術家,只是他們手邊使用的材料不一樣。看著外子完成一幅又一幅大自然的完美傑作,著實令人驚豔不已。

每隔一段時間,我家的後院就會煥然一新,因為不同季節種下的花草,隨著季節更替,遺留的殘枝敗根要處理,必須重新整地,灑下種子或栽種新苗。

有時,我會跟著外子到農園裡,看著他俐落的身手,翻土、挖坑、作畦、種苗、疏果、摘葉芯,把整個農園照顧得生機盎然。

所以,我總覺得農夫就像一位藝術家,只是他們手邊使用的材料不一樣。所以當我拿著相機拍攝這些自種的蔬果,似乎看著外子完成一幅又一幅大自然的完美傑作,著實令人驚豔不已。

有一回我與林老師聊起,他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說:「就我所知,藝術家所做的藝術品,多半是藝術家個人心靈世界的呈現,而農夫的創作就不單是個人心靈的展現,他還必須關心天氣、土地、蔬果的特質,以及結合種種主客觀因素,並且保有一顆敏銳的心,隨時觀察植物的成長變化,讓它們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甚至開花結果傳宗接代,走完一生短暫卻意義不凡的生命歷程。」

所以林老師認為農夫顯得樂天知命,與藝術家的追求永恆,前者所抱持的人生觀是豁達許多。尤其當蔬果開花時,農夫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照顧,那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少則一個月,多則長達半年以上,果實成熟前,仍必須時時留意,供給足夠的營養,讓植株身強體健,能夠自我保護,不受到病蟲害的侵擾。

話鋒一轉,林老師說:「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及『慎始』來得重要。」

我問,這話怎麼說呢?

林老師說,當植物從種子發芽開始,就必須考慮種植的時間點適不適合?

我說,曾經看過一則報導,一粒在冰天雪地埋藏上千年的種子被發現,栽培後,種子真的發芽了。

林老師又說,這表示一顆種子在適當的環境,不管經歷多久的時間,都可能有發芽的機會,這如同一個孩子在合適的環境裡,受到良好的栽培,也能成為未來的國家棟梁,而這孩子的未來絕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這好比一棵小苗長成大樹,必須建立在基礎上,所以,我才說植物最初的成長關鍵期,就是照顧那顆種子。

而種子本身就具備供給植物生長的天生條件,那就是為什麼素食者非常重視堅果,理由是堅果富含多種營養素,能夠補充素食者飲食中缺乏的必要元素。

一顆種子既然如此珍貴,選擇適當的時節,給予優質的土地生長,便能相得益彰,結果必然是大豐收,這是無庸置疑的。

可惜,人類的思維近幾年來偏頗了,科技快速達成人類的需求,竟也帶來後患無窮。如果沒有好的種子就沒有好的收成,而長久以來,利用農藥化肥生產的蔬果種子,好比長期用藥的小孩,失去了天生抵禦外侮的能力,病蟲害的藥劑透過科技,研發愈來愈強的效果,愈好用的效果讓農夫失去警戒,過度使用,儘管因此帶來豐厚的利益,然而蔬果豐收的背後,其實已經隱藏重大的危機,那就是當農藥化肥無限制使用,病蟲害將造成抗藥性,無藥可用時,許多的蔬果將導致滅絕,若蔬果大量消失,人類往後要靠什麼生存啊?

所以「慎始」,不僅是種下種子的那一刻要謹慎小心,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在追求農產豐收的同時,曾經想過農業的未來將會如何嗎?現代人慢慢相信,當蔬果愈便宜時,反而是它們生長在最合適的季節,產量大增得以豐收。可是有的農夫為了讓蔬果能夠變得珍稀價高,決定利用植物的特質,做了些改良,於是冬天的蔬果可以在夏天吃到,但想吃就可能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付出更大的代價。

不過,物稀為貴,愈貴愈有人買。

可是,這是一種謬誤,對於植物來說,除非迫不得已,為了供給居住在貧瘠土地的人們,不得不做些改良,對於豐足的人們又何必如此呢?

林老師的女兒,也是當老師的小芙插嘴說,有人說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或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去生產稀有的農產品。

我回答,這樣做於情於理不合吧!

小芙說,不就是為了滿足一些人的好奇心嘛!

蔬果的收成是攸關眾人的溫飽,不是一般文創商品,有創意高興就好,何況農業的未來是很嚴肅的問題,絕對不可視為兒戲啊!如果有便宜的蔬果可買,吃了又比較健康,為什麼要浪費人力去研發那些不合乎自然的生產方式呢?

其實,遵循大自然的原則行事,也是一種堅持,代表一種與萬物共有的,和諧的相處。這時候的人們是願意傾聽,願意接受,願意達成一種平等的對待。而不是「人定勝天」的驕傲,做出對大自然的無形傷害。

簡單說,就是不以人類的私欲妄為,強行透過科技來改造世界,只為了好奇,只為了稀有,或只為了炫耀而已。

小芙說她不反對科技,可是利用科技必須是慈悲的,懷抱慈悲心去善用科技,那帶給這世界絕對是正向的,有利萬物的,不可能像目前所見的現象,幾乎是脫序的狀況。

小芙講得義憤填膺,林老師平心靜氣繼續說:「容我再回頭講種植,或許就更容易明白了。我剛講到種子發芽,需要時間點,發芽後,當植株移植時,必須注意種植的深度,每種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不同,有的是淺根,水分的供給就很重要,有的根部可以擴展到很大的範圍,甚至很深的地方,那種植前決定要挖洞的大小又不一樣;還有土壤的肥分夠不夠,蔬果長大到一定的程度,枝葉的比例恰當否?土地有沒有石塊,石頭太多或太大,讓植物的根部成長受到阻礙,都是必須事先注意的地方。」

我說,記得有一次,我種了一棵小苗,等了很久,小苗都長不大,而且葉片不斷掉落,小苗看起來快要枯死了,我突然想到,會不會根部遇到石頭了。我挖開泥土,真的!一粒大石頭就在土裡,就這樣,石頭挪開後,小苗就救活了。

林老師不理會我,他接著說植物成長後的高度、胖瘦,都可能影響植物後續開花結果。等到開花結果後,施用肥料才能讓果實長得健壯,然而化學肥料雖然提供植物應有的化學成分,卻失去植物本具的營養素及自身的免疫力。

這道理就跟中醫師治病時,主要在恢復病人自身器官功能的道理相同,而非吃藥消滅疾病,或長期吃單一營養品,使得身體本來就有的功能日漸萎縮,最後身體需要的元素就不再製造了。讓身體失去本有的功能,而必須長期倚賴外來的營養品補充,中醫師認為這是捨本逐末的作法。

最後林老師說,他雖然沒有種田,但蔬果種植的原理應該也是相通的,給予植物健全自身的免疫力,而非外來的營養劑、藥劑,才能確保植物真正的健康吧!

我聽了林老師的一席話,對農業的未來憂心而眉頭深鎖,抬頭正巧望見飛過天際的一抹雲彩,昏暗不明,不久雲彩漸漸散開,成為一條雲龍,在藍天裡前行,顯得格外醒目,我突然懂了。

世間無常是變異的,也充滿著希望,只要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正確的事,那麼不管這個世間怎麼變化,終有一天,因果會給我們交代的,我不該愁容滿面,我更要「慎始」,用心照顧每顆種子的開始,並且等著,看著,相信著,會有轉機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