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歷史】 蔣公之齒 未老先衰

文/譚健鍬 |2016.01.19
1724觀看次
字級

文/譚健鍬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隆冬凌晨,西安臨潼華清池突然響起凌厲槍聲。東北軍張學良所部攻入民國首腦的下榻處,當士兵打死蔣中正衛士,衝進他的臥室時,發現制服、帽子還在,被窩還是暖的,看來才剛離開,他們還發現桌上的假牙沒帶走。蔣委員長倉皇出逃,可真狼狽啊!

從西安事變 小細節談起

上午時分,躲在岩石後,凍得瑟瑟發抖的委員長還是淪為階下囚。曾有傳聞稱蔣絕食抗議,但當事人回憶,他其實是因為沒帶假牙,不能咀嚼東西,無法進食而已。讓人無法不注意到一個令人頗為詫異的細節。

假牙?蔣中正當時不過四十九歲,正值壯年,又是堂堂一國元首,怎會如此未老先衰?裝全口假牙就意味著滿口牙齒差不多都掉光了,蔣中正為何這麼快就把整排牙齒透支掉?

其實,蔣中正在歷史上的「病友」真不少。中唐大詩人韓愈三十多歲時便自謂「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雖不算老,卻著有〈落齒〉詩:「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想必韓愈心中滿是無奈。他曾有一首詩誇讚別人一口好牙,又充滿自嘲之情,「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韓愈享年不過五十六歲,不知道去世時還剩幾顆牙。

飲食條件差 不關照牙齒

回過頭來再談蔣中正。青年時代的他也是吃過苦頭的,當年,他在日本讀的是軍校振武學堂(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伙食條件苦不堪言。在當時的日本軍隊裡,每個士兵每餐規定只能吃一碗米飯,而且僅有幾片鹹魚和鹹菜下飯,只有特殊節慶和周末,他們才能吃到新鮮蔬菜和肉。

過分粗糙的糧食、單一的飲食結構,很可能對牙齒、牙周組織都產生不良的影響。

牙周病早期毫無症狀,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病情已經不輕,刷牙或吃蘋果時牙齦出血,是最常見的早期臨床症狀;接著牙痛、牙齦溢膿、咀嚼無力、口臭等隨之而來,如果一再貽誤治療時機,那麼牙齒鬆動、掉牙就不可避免了。許多人由於對此掉以輕心,等到嚴重不適就診時,早已回天乏術,蔣中正大概就是這樣的病人。

史書記載,蔣中正的牙齒早就有問題了。

一九二六年他率軍北伐,六月下旬,軍隊到達長沙安營紮寨時,他牙痛難忍。有人推薦了湘雅醫院,該醫院是美國醫師胡美(Edward H. Hume)博士在二十年前創立的。那時中國才剛引進西醫,中西醫之爭正趨白熱化。在牙痛的問題上,蔣中正並不排斥西醫;於是,湘雅的醫師很快為蔣拔掉壞牙,而蔣也表示感謝。

胡美等人請求蔣中正擔任湘雅醫院的資助人。蔣說:「感謝你們西方人為幫助中國人所做的一切,但是我們不能再支持帝國主義了。」此時正好國民政府在南京建立,蔣希望教育部選擇一組醫學院進行國有化,於是他問如果被選中,湘雅董事會的成員會同意改名「國立湘雅醫院」嗎?美國醫師聞之,爽快答應。

在那個年代,許多人還對西醫抱持懷疑,對西方文明既排斥又害怕。蔣中正很精明地將西醫中的科學成分和意識形態區分開來,對西醫進行一番新的政治包裝:西醫不再也不應該是是西方的、洋人的、充滿陰謀的,而應該是中國的、現代的、日常的。此行,蔣中正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此後,他病齒的頹勢仍然難以阻擋,遂迫不得已,裝上假牙。

即使裝了假牙,也不見得一勞永逸。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乙班飛行生畢業,蔣原本打算親臨會場訓話,無奈牙病再犯,只好作罷,撰寫了一篇〈革命空軍的新精神〉,讓人代讀,文中還不無遺憾地說:「本校長因為牙疾沒有痊癒,不能親自致訓。」

(本文節錄自《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