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 白先勇的大愛情懷

文/劉俊(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2015.12.11
2803觀看次
字級
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 白先勇的大愛情懷
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 白先勇的大愛情懷

文/劉俊(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編按:

本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贈予華文世界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

白先勇從1950年代起創作小說不輟,寫出《台北人》、《孽子》等經典;他結合同道創辦《現代文學》,成為台灣文學重鎮;跨世紀以來,推廣崑曲不遺餘力,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感動無數觀眾;近年寫其尊翁白崇禧將軍與民國史,有最深沉的反思。副刊特別邀請兩岸學者、作家,寫下他們心中的白先勇印象。

一九九五年,爾雅出版社出版了《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在這部以博士論文為基礎修改而成的專著中,我以「悲憫情懷」來概括白先勇在他的小說世界中「所灌注的情懷特徵」,因為在我看來,「悲憫」在白先勇那裡「已不再只是一種看取的角度和立足的制高點——它已內化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情懷氣質,澆鑄在他的作品中,並成為他作品的內在核心部分」,而「白先勇在他的作品中所內蘊著的悲憫情懷之所以能夠打動人並引發出別人的悲憫之心,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源自他的愛心——對社會、對人生、對人深沉、執著和毫無保留的愛。」這種「愛」,「已成為他對整個人類的一種帶根本性特徵的關懷姿態」(註)。

白先勇這種以「愛」為內在驅動力的悲憫情懷,貫穿了他小說創作的全過程,從早期《寂寞的十七歲》,到代表作《台北人》;從長篇小說《孽子》,到後期的《紐約客》,在眾多小說人物的身上,我們都能感受到白先勇對他們的同情、悲憫和愛。相對於小說中以「悲憫情懷」的姿態呈現對人類的愛,白先勇在散文中對「愛」的表達更加直接,從《驀然回首》,到《第六隻手指》;從《樹猶如此》,到《白先勇說崑曲》;從《牡丹還魂》,到《奼紫嫣紅開遍——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紀實》;從《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到《關鍵十六天》,這些文學書寫和圖文記錄,無不飽含著白先勇濃烈的「愛」意——那是集親情、友情、愛情、鄉情、事業情、慈悲情、藝術情、文化情、教育情於一身的「愛」的綜合體。

白先勇對人/人類的「愛」,除了以文學創作的方式呈現之外,還以創辦文學刊物、投身文化實踐、還原歷史真相和致力藝術推廣的方式展開。白先勇創辦的《現代文學》雜誌,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乃至全球華文文學發展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不但在兩岸三地形成崑曲熱潮,而且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中華文化影響效應,引起東、西方學界的矚目;白先勇編著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和《關鍵十六天》,為民國歷史「正名」,為「二二八」「寫真」,撥去歷史上空的迷霧,還原歷史場景的真相,在海峽兩岸引發巨大反響;為了讓中華文化中的瑰寶《牡丹亭》和《紅樓夢》能被當代青年了解、接受和喜愛,白先勇將崑曲演出引入兩岸三地的校園,募款在北京大學、蘇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開設崑曲課程,並在台灣大學親自講授《紅樓夢》。這種對文學的「愛」(除了創作還辦刊、開課)、對中華文化的「愛」(製作崑曲大戲青春版《牡丹亭》)、對歷史的「愛」(以求「真」的態度呈現歷史事實)、對青年人的「愛」(向他們展示中華文化的瑰寶,希冀培養他們的文化自豪感),構成了白先勇立足文學、深入藝術、放眼歷史、寄望青年的人文情懷!

白先勇的人文情懷,說到底是一種大愛情懷!這種大愛情懷以具體的「愛」(對文學的「愛」、對藝術的「愛」、對歷史的「愛」、對青年的「愛」)為基礎,但又超越這些具體的愛,升華為一種具有廣泛包容性和宗教神聖性的「大愛」——它面對的是人/人類,它的傳遞方式是人文手段(文學、藝術、歷史、教育),它的目的是讓人/人類發現自身的處境從而有所警醒有所自覺,並因此而提升自己的「品質」以達到「崇高」的境界。這種大愛情懷,是白先勇文學創作的指南、是白先勇振興/推廣崑曲的動力、是白先勇歷史書寫的動機、是白先勇寄望青年的初心。正是緣於這種大愛情懷,白先勇才會在創作出經典文學之餘,去「跨行」創辦雜誌、製作崑曲、書寫歷史和培育青年。這樣的大愛情懷,已近於佛教中「普度眾生」的大乘情懷!

佛光山星雲大師一向主張「人間佛教」,以《人間福報》傳遞佛教大愛,與白先勇的大愛情懷,可謂不謀而合,殊途同歸! 二○一五年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貢獻獎頒給白先勇,既是對白先勇文學創作成就的高度讚譽,也是向白先勇致力文化推廣表達敬意,同時也見證了兩位具有大愛情懷的大師的精神感應和一致追求!

注:以上引文,均出自劉俊:《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自序》,爾雅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版。♣

第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訂於十二月十三日周日下午三時於佛光山台北道場(松隆路三二七號)六樓舉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