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陶淵明的五次學仕機遇

文/郭良正 |2015.10.12
1498觀看次
字級

文/郭良正

《陶淵明傳》有蕭統、晉書、宋史三個版本,仔細核對,沒找到「學仕」字樣,但對其為官經歷,都略有記述。學仕的說法,在他〈飲酒〉詩裡,是有明確言及的:「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

「學仕」是陶淵明的謙虛說法。為生活所迫,不得已時,才勉強學著去當官,很顯然,如果不是餓肚子,他事先就沒這個打算。

探討陶淵明出世入仕前因後果,還得從他祖上說起。

陶淵明出生在潯陽郡柴桑縣一個叫上京里的地方。寒門出身的曾祖父陶侃,靠個人努力,身居最高軍事長官(大司馬)。因家大業大引起的家族紛爭,逐漸削弱了門族實力。祖父陶茂和父親陶逸僅當過地市級行政長官,且為時都不長,尤其是父親早年離世,給陶淵明留下的是一個「家無僕妾,藜菽不給」的局面。

靠個人勤儉,成家生子過艱辛日子。二十九歲時已是五個孩子的父親了,生活的煎熬,和祖輩業績比起來,他實在受不了,於是,才想到官場去學試一把。

初入仕是在江州當最低級別的祭酒,養在府中,專事謀議,稱為散吏,說白了就是機關勤雜人員。幹了一段時間,陶淵明覺得不是想像的那樣,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尤其是官場的氣息,他受不了,因「不堪吏職」,就「稍日自解歸」了。做了多長時間,不詳,只能從「稍日」裡去思忖。

其後,有人邀他去州里當祕書(主簿),想了想,腦筋沒轉過來彎兒,沒去。

身子離了官場,可心思一直沒離開,七年後,又重溫舊夢,到荊州府去履職了。可是,剛一年多,天不遂人願,因家母去世,需回家守孝三年,雖非自動離職,畢竟身不在位,按現在說法叫「掛名」,那麼,你在那兒等著吧,守孝期滿再說。

守孝畢的當年六月,覺得做官還不錯吧,又捲土重來了。這時已改朝換代,在新主子劉裕軍中當參軍,也就是文職職員類小官,這次做到次年三月,不知什麼緣由,又不給人家做了。

歇了幾個月後,通過本家族親長輩介紹,去彭澤縣當縣長。上面檢查組來人(督郵)檢查工作,因耍的派頭太大,他看不慣這一套,於是,擇路離去──拜拜了,官場。

從陶淵明進出官場經歷來看,他是矛盾的。既想解除家裡困窘,也想一展宏圖,為社會做些事情,還想以祖輩為榜樣,達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可是,在那個亂局之中,這又是談何容易的事情。對他那樣看不慣人家臉色的清高品性來講,也只有「歸去來兮」,這才是他的人生歸宿,也是給來者常常念叨的充分理由。

陶淵明的幾次為官,算下來不過幾年時間,但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情,倒影響到後來一千多年為官者的世界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