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大預言 玩遊戲 順便儲存退休金

編譯/劉忠勇、湯淑君 |2015.06.13
1397觀看次
字級

編譯/劉忠勇、湯淑君

科技突飛猛進,從遊戲業的演進可見一斑。從1972年的黑白2D桌球遊戲「Pong」,到1981年問世的第一款3D遊戲「怪物迷宮」(Monster Maze),或從最原始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德軍總部」(Wolfenstein 3D,1992年),進步到栩栩如生的「戰地風雲」(Battlefield 3,2011年),實在是精采的旅程。

至於未來遊戲的面貌,玩家都有各自的憧憬。但從近年來的發展可歸納出五大趨勢:

1.身歷其境

科技大幅進展,硬體能力也提升,虛擬實境(VR)重現遊戲業,最值得一提的是拉奇(Palmer Luckey)發明的頭戴式顯示器Oculus Rift,有視角廣、反應快的頭部追蹤系統,結合沉浸式立體3D繪圖能力。

2.使用第二個螢幕

掌上遊戲機Wii U GamePad有觸控功能,可作為遊戲輔助配備。在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中,有第二個螢幕就不必跳離遊戲現場,也可取得地圖和物品。微軟也推出應用軟體SmartGlass,可下載到智慧手機和平板,作為玩家互動的輔助工具。

3.開放原始碼

行動市場已有很多免費自製遊戲,令人聯想到未來遊戲的走向:開放原始碼。例如,Android遊戲機Ouya即基於生產和購買都可以很便宜的概念。獨立開發商不必購買昂貴的軟體開發套件(SDK),即可製作、發布遊戲。

4.擴增實境(AR)

除了看到周遭實際環境,AR還可以即時提供附加的資訊,例如走在街上,會通知附近有哪些餐廳、旅館、自動櫃員機等。有一種很簡單的射擊遊戲應用程式(App)叫DroidShooting,讓玩家能即時與周遭互動。握起智慧手機,你得射擊從四面八方冒出的標的物,由此可一窺遊戲AR化的可能性。

5.雲端遊戲

隨著高速上網愈來愈可靠,「模擬人生」(Sims)發明人萊特(Will Wright)預言,雲端遊戲將是遊戲產業未來不可或缺的一環。有了雲端,就不必等候更新版,在雲端隨手可得。只要能穩定上網,就能隨心所欲地玩。

未來遊戲更講究身歷其境

遊戲設計師麥戈妮格(Jane McGonigal)說,以往許多人玩遊戲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躲進虛擬世界尋求刺激。但她預言,未來遊戲會更講究逼真、身歷其境感,而「玩樂」與「真實」的界線將愈來愈模糊。未來十年有四種能改變生活的遊戲類型將盛行:

1.協助選擇健康飲食的遊戲。想像你正在吃豆腐,同時在VR模擬遊戲裡大口咬著肥嫩多汁的牛排。逼真的遊戲「騙」你的腦相信肉食需求得到滿足。

2.協助累積個人財富的遊戲。想像你在Candy Crush Saga遊戲裡每花99美分多買一條命,這筆錢就存進你的退休金帳戶。遊戲不再是引起罪惡感的習慣,而是能創造財富。

3.提供學分並取代實習的遊戲。想像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年輕人只要玩遊戲,就能從中學習重要技能並貢獻研究成果,並以STEM遊戲中的過關升級,換得在現實世界求學與職業生涯的資格憑證。

4.促進心理健康的遊戲。想像醫師和治療師開的抗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處方不是藥物,而是「憤怒鳥」、「部落衝突」之類的遊戲。


融入社群元素 滿足更多娛樂需求

在電玩遊戲(videogames)領域,遊戲機(consoles)數十年來一直是首選的平台,但個人電腦(PC)急起直追,最近幾年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遊戲更是蓬勃發展。

開放遊戲聯盟(OGA)的資料顯示,全球遊戲機遊戲軟體的銷售額在2012年被PC遊戲超越,預料到2019年又將被行動遊戲追過。

部分觀察家據此推斷,遊戲機正逐漸被市場邊緣化,遲早會遭到淘汰。其他人則認為遊戲機會長青不老,因為提供其他遊戲平台難以匹敵的複雜功能與影像畫質,且已與時俱進地成為串流電影與電視節目等客廳娛樂的播放平台。在這場遊戲機存亡辯論中,顧問公司數位世界研究(DWR)創辦人麥尼里(Paul-Jon McNealy)站在看好遊戲機歷久不衰的一方,與斷言遊戲機氣數已盡的顧能公司(Gartner)研究部主管布勞(Brian Blau)意見南轅北轍。

麥尼里指出,遊戲機並未陷入垂死掙扎,反而愈來愈旺,因為正進化成「娛樂中心」,比競爭平台提供更多消費者想要的東西,例如更複雜、精緻的遊戲,以及遊戲之外的多種內容,另外也融入了社群元素。

麥尼里說,如今不論是Sony或微軟的遊戲機,都可用來串流音樂、上Skype聊天,甚至串流Netflix和Hulu Plus影片,加上提供多人同樂的簡易性、操作上比PC和行動遊戲便利,且因遊戲像電影一樣更適合在大螢幕上呈現,遊戲機的客廳娛樂中心地位將愈發鞏固。

布勞則斷定遊戲機在電玩世界稱王的來日不多,遲早要拱手讓位給行動裝置,畢竟智慧手機與平板是當今成長最快的電玩市場區塊,估計行動遊戲已吸引逾10億個新玩家。

他說,行動遊戲興起,是因為不像用遊戲機玩遊戲那麼費力、耗時,滿足行動裝置使用者尋找快速、輕鬆娛樂的需求,且隨著智慧手機與平板銷量持續增加,行動遊戲熱潮方興未艾,已有許多遊戲開發商瞄準其他行動平台,包括智慧手表。

就遊戲品質問題而言,布勞指出,一些以往只支援遊戲機的3D遊戲,如今已登上行動裝置,使遊戲機遊戲與行動遊戲的界線日益模糊;消費者若能隨時隨地玩低成本行動遊戲,勢必降低花大錢買遊戲機的意願。

至於雲端遊戲,麥尼里認為,受制於家用頻寬不足等技術障礙,未來十年還不可能取代遊戲機。布勞同意雲端遊戲對遊戲機屬於較長期威脅,但預期將來大多數遊戲都會掛在雲端,不局限於任何裝置。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