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 入法界品的核心思想──逆行度生

文/曹郁美 |2015.06.09
1635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菩薩、天神、人。前二者並不稀奇,「人」躍居於與菩薩、天神同等地位,是本經的突出之處。尤其是這些「人善知識」人數高達三十五人,占了三分之二之多,尤有深意。

最常被討論的「人善知識」是淫女婆須蜜、暴君無厭足、婆羅門勝熱、婆羅門最寂靜,以及外道遍行,他們五人的「負面形象」具有高度指標意義。

佛陀時代的修行團體以反外道、婆羅門,杜絕不正當的苦行著稱,並且倡導持戒與梵行,絕對禁止五逆十惡等邪行,樹立了嚴謹宗風而成為時代的先聲。

但顯然地,上述幾位善知識與傳統認知大相逕庭,後世多以「逆行度生」、「逆行權現」解釋。

這是說眾生業障深重、難以調伏,為了降低造業者的抗拒,菩薩必須示現各種身分、運用各種手段導眾生入佛道(「權現」即是此意。),即使是示現世俗所鄙棄之人(如淫女),亦是必要之舉。

此等人物以般若智為引導、以清淨慧為依歸,故而「外現淫女相,實為菩薩行」,此即方便善巧、權化示現之意。

這樣的思想,在佛教經論中並不陌生,《維摩詰經》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大智度論》的「若於貪瞋痴分別計度者,此人去佛甚遠」;天台宗智顗的「淫怒痴性,即是解脫」;華嚴宗澄觀的「在欲行禪,有大悲故;處染利他,有大智故」,皆是此思想的詮釋。只不過〈入法界品〉把這些受爭議人物當作善知識,不但「另類」,也具震撼效果。

婆須蜜、無厭足、勝熱等人以淫女、暴君、苦行者的姿態出現,此現象似乎暗示早期正、反二元對立的觀念褪色,新的思維模式與修行理念已然誕生。

染與淨並非對立,正如煩惱與菩提、明與無明、戒定慧與貪瞋痴皆非相反,它們具有圓融、不二、相即相入的意義。是大乘佛教藉由菩薩行所延伸出來、以度化眾生為導向的修行理念與哲學思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